褔慧家園之「佛陀與我」

eFF DSCF4495 s eFF DSCF4605 s eFF DSCF4639 s

[人間社記者 張錦美香港報導]「若佛陀從來未曾出現,此刻的你和我在做什麼?你的人生將會如何?」

四月十三日,一個陽光充沛的星期天,香港佛光道場福慧家園共修會,主持人覺毓法師以「佛陀與我」為主題,邀請知慈法師、有威法師、青年團李文星、何凱琳,一同分享探討「佛陀與我」的切身關係,尋找佛陀的足跡,分享佛法的體驗及對人生的價值有何啟。出席眾逾250人。

青年團以一曲「偉大的佛陀」揭開序幕。覺毓法師分享一部相當有意思的電影,「Groundhog Day」, 述男主角日復一日的過同一樣的生活,覺得人生很痛苦,當他開始改變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去做善事幫人,從此人生提升了,生活不再一樣! 覺毓法師表示:「現代人,工作努力錢,於金錢物質上可以滿足家人,但心中的洞,無法填補,面對人生的老病死,不能改變,身邊人的痛苦,不能作任何的幫助。佛陀尋找人間的古道,提供我們永恆的幸福,經歷千辛萬苦,告訴我們,不是人生下來就應該過怎麼樣的生活,重要是,懂得如何經營自己的人生。」

1「接引父母學佛,讓他們來生免於輪之苦,是為大孝。」

知慈法師心目中的佛陀,如空氣、水份、生活在遭周。最令他感動的是佛陀「為父抬棺」,「為母說法」樹立了孝順典範。法師出身於道教家庭,家中供奉關帝,到佛學院時,告訴父親絕對不會出家,但兩個月後決定剃度,父親很生氣,但一直不離不棄,法師行所到都看見家人的影,默默支持,法師甚為感動。老師提議請家人到道場、分別院去幫忙,於是家人白天上班,下班去道場做義工,假日回山參加法會、活動。法師一直希望能做到大孝,現在父親在道場為大眾服務,創造生命的價值,「這是佛陀給我最大的感應。」

2 「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選擇回道場服務」

曾任銀行系統管理部經理的李文星,回顧學佛因緣,因金融海嘯,被公司裁員,承受很大的打擊,母親帶回道場拜佛,生起學佛之心,報讀佛學班,參加青年團,入佛教學院,做義工。到重新開始找工作,祈求佛陀,如願地舊公司有好差事找上門。經過一段時間佛法黎浸淫,發覺自己與前不同了,與同事有很大的分別,能適應轉變,面對大沖擊亦能平常處之,但工作上的爾虞我詐,個人仇恨的角力,部門利益的鬥爭,都與理念相違,反思,繼續工作追求經濟上的更美好,還是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 剛好有因緣回道場服務,便毅然放下一切。文星自言:「現在每天與一群青年共同學佛,在道場環境、眾多善知識的氛圍下,修行道上進步得更快!」

3「以擦膠 (橡皮) 的包容心去服務奉獻,面對美好的人生」

有威法師,家中沒有任何的信仰,步入社會工作,感覺人生迷惘,工作上的種種矛盾、衝突,收入與煩惱成正比,同住的家人也一個月不曾見一面。反思人生的價值。遂轉了一份入息較低的慈善工作。公司旁有觀音廟,有煩惱便去禮觀音,與菩薩傾訴。後因愛犬離逝,菩薩的感應令他更精進發願將菩薩的慈悲與大眾分享,發願以生命奉獻佛法,回山短期出家,捨戒時發願留在佛光山,如願所成地入佛學院,出家。

有威法師並以鉛筆及橡皮作比喻,鉛筆的粗心大意,擦膠 (橡皮) 的包容心,將鉛筆的錯誤擦掉,幫忙改正,將好文章奉獻,它也成就了自己的價值。法師並言「出家後,工作為大眾而做,從中得很大的歡喜,滿足快樂,用包容心去面對世界!」

4「佛教需要青年,青年需要佛教」

80後現職香港金融管理局銀行操守部經理的何凱琳從小到大就讀教會學校,明白以愛對人乃自然之事,但在職場上,常遇到無理取鬧的客人。心中不平衡,工作上有很大的壓力。金融海嘯前,被裁員了,對人生很灰,沒有希望。親戚帶來道場參加梁皇寶懺,甚有感受,報讀佛學院,明白「因緣和合」的道理,種好因,他日得好報。再工作時,如願找到了一份監管工作,過程時常針鋒相對,終以慈悲心化解對立。何凱琳感慨說:「現在80後青年有壓力不懂解決,常以抗爭、遊行去表達情緒。希望自己能幫助年青人,化自我的心靈。她調:『佛教需要青年,青年需要佛教』。」

覺毓法師結言:「每個人都在寫自己的生命故事,因為有佛法,讓平凡的人生,散發出光熱,讓生命永續經營。」

下午是修持活動:佛光三昧修持、禪坐、抄經。

最後住持永富法師在慶生會向中,叮嚀大家要肯定自己今天的學習與參與。並勉勵大眾學佛要同佛一樣擁有大雄大力大慈悲,沒有分別障礙,就各自生命中的因緣給人歡喜,給人信心。

回應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