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8 福慧家園 佛光山與我
【人間社記者 陳郁芸 香港報導】「123到台灣,台灣有個佛光山…」一群靈巧活潑的佛光兒童,1月18日前往香港佛光道場,為2015年度首次福慧家園活動,以帶動唱熱情揭開序幕。近300名信眾參與,聆聽法師分享學佛點滴,認識不一樣的佛光山。
妙浩法師率先分享當年在佛光山叢林學院的生活趣事,提及當年叢林學院有很多不同國籍人士學習佛法,縱使文化背景不同,但每天一同出坡作務,福慧雙修,過著雲 水僧的簡樸生活,從中學會尊重與包容。另外,佛光山將每年12月25日定為神明聯誼會,讓各國神明聚首佛陀紀念館,同中存異,異中求同,希望神明庇佑,為 世界、國家、社會和人民謀福祉,可見大師的胸懷是何等寬廣。
妙岸法師與佛光山的因緣,則從星雲大師在紅館佛學講座開始,當年大師的精闢 講演,讓她明白佛教的教義其實很生活化,皈依後努力精進,參與佛光山短期出家修道會,隨後就讀佛學院。在佛學院規律和嚴格的教育下,讓他去除了無明和習氣,也逐漸建立起自信心,以及學習面對困難的勇氣。他從中明白一切事情都應著重為人為教的無我精神,因此「說苦,但不怕苦,說痛,也不怕痛,彼此都在這佛光大家庭一同參與和成長。」
為了挑戰自己,感受短期出家修道的箇中苦與樂,覺梵法師逕自找尋佛香講堂,在完成短期出家後,他決定就讀佛學院,深深體會到僧團中互相幫助和讚美的力量。在《星雲大師談處世》一書中,大師分享了互通、互助、互讚的重要,「若要佛門興,除非僧讚僧,當我們接引新 會員或幹部時,不妨亦以鼓勵、讚歎和關懷,動之以情,果效更是明顯。」
「有人問佛陀,學佛得到了什麼?佛陀回答,什麼也得不到。那人繼 續問佛陀,那麼為何要學佛?佛陀說,學佛令人消除煩惱、憤怒、悲觀、無明、嫉忌、自私自利…」透過佛陀與居士的對話,知慈法師形容在佛光山的日子,幸福其實很簡單,一杯奶茶、一份甜湯,想到自己擁有很多別人沒有的東西,頓然醒覺「幸福一直就在我身邊」。
最後,住持永富法師提示信眾要從心性上轉變,面對生命,當下要努力付出,但完成後就得放下,別人的評價也不用在意,強調「具有無我的態度,才是修行的精神。」他勉勵大家不妨用另一個角度去看佛光山,除了觀賞宏偉的建築和莊嚴外貌,還有很多的道情法愛,帶來人天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