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佛教傳統思惟 沈祖堯讚歎人間佛教

【人間社記者 陳德啟 大樹報導】從小隨著祖母到寺院拜佛、誦經的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對佛教印象僅止於儀式而已,既不了解經文意義,也覺得是超自然的思想,因此年少輕狂時的他,便受洗為基督徒。直到2011年,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前往香港,在對話中,讓沈校長重新認識佛教,原來人間佛教是以出世精神作入世事業,和基督教傳道精神不謀而合。

「遇到煩惱如何化解?」沈校長表示,剛開始接任校長一職,因為壓力大而心煩氣躁,即使下班也愁容滿面,不知如何解開心中煩惱。經過幾個月的沉澱,他開始寫書法,透過專注力與思惟文字義理,體悟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尤其大師以「皮箱」故事提醒他要學習放下,特別觸動其心靈。 

沈祖堯稱許大師的睿智與創意,能將教育、音樂融入傳教理念,與基督教走入人群的傳道理念非常雷同。看到《佛光大藏經》及大師一系列著作,大師與佛光山團隊透過現代淺顯易懂的語言文字,詮釋艱深難懂的佛經義理,讓眾人了解古人智慧。深受感動的他表示,人間佛教顛覆他對佛教的傳統思惟。

「社會需要和諧、包容、互相了解」,巡禮佛光山編藏處、電子大藏經的沈祖堯,有了更深一層體會,很同意大師所說的話「收起來的寶藏並非寶藏,要讓人真正懂得才是寶藏」。透過白話經文的解讀,讓人學會自心觀照後,就不會把所有的錯誤都推到別人身上。

「大學生不應該短視近利,大學教育不應只是經濟推動教育」,沈校長語重心長的述說,學生如果具有理想、慈悲的概念,那麼讀書目的就會更好。他強調,除了培養學生專業外,更需要培養如何做一個人。沈校長以《失去靈魂的優秀》一書作者Harry Lewis所說「沒有文化、理念,大學就無靈魂」表明,培養大學生對社會有責任感與個人價值觀的道德觀念,遠比訓練其成為賺錢利器更有意義。

此行參訪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的沈祖堯特別有感觸,尤其在禪坐、抄經中,享受安靜、平和的氛圍,透過自我觀照抒發內心情緒。他以「大雄寶殿無門檻、空間大」為例,說明大師希望讓信眾、遊客方便禮佛,又拉近佛與人之間的距離,並藉此讚嘆大師以遠大的眼光和勇敢有創意,來落實人間佛教理念,值得大眾讚揚。

~~轉自人間通訊社~~

回應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