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種連續函數》釋慧開著

140324 封面生命不死-星雲大師推薦序

在世間,生死是一件大事,從古到今多少的哲人先知都不斷在思維參究,希望能夠找到終極的答案,一勞永逸地解決生死的問題。

到了現代社會,由於科技的進步與醫療的普及,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已經大幅地改善現代人「生、老、病、死」的問題,但仔細深究,生死的問題並沒有真正解決,反 而更加困難與複雜。生死大事,其實也是佛陀乘願來世間說法的本懷,開示眾生照見生死的諦理,希望大家都能認清生死的實相與幻象,進而度脫生死的煩惱與桎 梏。

其實我們真正的生命是死不了的,會死的只是肉體的生命,從佛教的觀點來看,法身久住,慧命無量,佛性的生命是永恆不滅的;死亡不但不可怕,而且還可以優雅瀟灑地面對,古來許多禪師大德,都以實際的行動展現了面對生死、來去自在的灑脫,值得我們學習、效法。

慧 開法師在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及研究所任教多年,在他的帶領下,南華大學「生死學系」享譽各界,帶動了臺灣社會破除生死禁忌、探討生死課題的風潮,讓「生死 學」蔚為臺灣當代的顯學,也在全臺灣及世界各地演講,將生死學的研究、安寧照顧、臨終關懷與悲傷輔導的理論及實務,從校園推廣到各個醫院以及社會大眾。慧 開法師能在《生命是一種連續函數》書中將大多數人都避諱的生死問題,寫得如此深入淺出、平易近人,而且能夠融合佛法的義理與現代的科學、哲學、心理學等內 涵,十分符合佛光山「人間佛教」的理念,讓我感到欣慰,期許他能努力不懈,持續將生死學與生死關懷的法門推廣到世界各地,讓大眾都能享有生死自在的喜悅!

內容簡介

從佛教的觀點來看,有情眾生的生命本來就是「永續」而非「斷滅」的。《金剛經》云:「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此「於法不說斷滅相」與《法華經‧方便品》所云的「世間相常住」,相互呼應。

雖然我們的生命是「永續」的而非「斷滅」的,然而很弔詭的是,我們對自我生命的經營卻沒有永續,而是片段的。

問題的關鍵,就在於絕大多數人對生命的認知,是片面與片段的,而非全面與整體的。「生命究竟是一世?還是三世?」這是我們對有情之「生命」與「死亡」的根本認知問題。我們對「死亡」的定位與反應,也因為對這二種生命觀的不同抉擇,而有截然的差異。

如果「生命只有一世」的話,那麼「死亡」對「生命」而言,就成了具有「絕對」意義的「全程終點」,因此生命並非「永續」的,而是終究歸於「斷滅」,所以也就談不上什麼「永續經營」與否。

此一觀點的最大問題在於,如果我們的生命只有一世的話,死亡的結局必然導致生命「存在的斷滅」,生命「價值的失落」,乃至生命「意義的虛無」,萬物之靈的人類,也終究將與草木同朽。

又如果「生命有三世」的話,那麼「死亡」只不過是芸芸眾生「一期生命」中帶有「相對」意義的「分段休止點」或「分段中繼點」,同時也是銜接今世與來生的「轉淚點」。

如果我們以正面、健康的態度坦然地面對生命與死亡,同時從「死亡」及「死後生命」的角度反思及觀照生命(包括老化、疾病與死亡),則會讓我們對有情生命的 整體(包括宇宙與人生)有更廣泛、更深入與更上一層樓的體會與領悟,不但能夠更為彰顯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同時也更加能夠頤養老年、照顧病患,乃至安頓死 亡、撫慰悲傷,而能圓滿生命與死亡的品質與尊嚴。

回應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