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調伏身心輕安 學習清淨光明平等

【人間社記者 婉文 香港報導】佛號綿綿如潮水般浪接浪,又如高山流水般抑揚頓挫、慷慨激昂、清澈嘹亮兼而有之的響徹大雄寶殿。

12月25日「彌陀佛七」法會進入第五天,隨著住持永富法師的引領,近750信眾已進入身心清淨莊嚴之境;恭敬虔誠合掌,意專觀想,口誦彌陀。

住持永富法師為大眾開示。

住持永富法師為大眾開示。

昨天(第四天)法會中,住持提及如何對治我們身心的五種障礙(又名五蓋):昏沉、散亂、貪愛、瞋恨、疑。今天,住持再作深入的指導:「我們如何透過念佛來調伏身心而產生善意?」若適當察覺及調整,身心就能從“粗重”轉為“輕安”。身心輕安可幫助我們集中注意力,敏銳而穩定的覺察力與身心輕安是互相增長及幫助。覺察力觀照對象是「能念的心念」以及「所念的對象」,兩者互相溝通,就能慢慢產生信心。住持提醒,人因在過去生活中所注意和關心是自己的慣性喜好,包括是自己對外追求或排斥的;但在佛七法會中,要面對轉換或轉變跟過去不一樣的是很不習慣。以牧童牧牛為例,如何從不能調伏而改變至不再用繩子拴綁,牛也安住下來作為引證,使信眾明白到在「轉變」當中,容易丟掉覺察及觀照;當一旦發現丟掉念頭,就要趕緊再把它抓回來,在這樣的身心調伏中可產生信心及善意。

要以信心及善意來建立對自己及眾生有恭敬心及尊重心。念佛的人以稱念阿彌陀佛為主,也以佛號為對象而產生恭敬心及尊敬心,並引起我們的信心與善心。透過聲音、語言、文字等去受攝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以及大乘菩薩道的法門;我們知道該如何建立生生世世行菩薩道的方法,並願意一生中開發自己,以及所有眾生的彌陀自性;去開創、清淨、莊嚴自己及一切眾生的佛淨土;生生世世都以阿彌陀佛及極樂世界作為對象及目標。所以,從單獨的字句、名號等清楚了解其意義,內心才容易把握當中法義,因音聲、名稱、字句是媒介與符號,是為了表達及把握某種意義才得以學習,才能在內心轉換,並應用在生活不同狀況及對象。

《讚佛偈》包含的三種意義:清淨、光明、平等。當我們掌握六字洪名意義,念的「南無阿彌陀佛」就不再是空洞的名號。它有著其無窮的意義,並總攝在一句名號而讓人生起信心、願心;並想去加以體會、體證。此外,住持深入淺出解釋如何讓身與心輕安?什麼叫極樂?什麼叫無有眾苦,但受諸樂?「這樂是從身業、語業過程中產生的樂,包括制服『五蓋』產生禪定的快樂,以及破除我執的快樂。」對於感覺,不再像過去的執著而不可動搖;只要有辦法去了解感受才可能調心,並得以輕安。

最後,住持期許信眾透過念佛增加心力,對每一對象都是持有清淨、光明、平等。這是『佛七』所要學習的目的!

回應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