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麥秸藝術展 盡顯不媚脱俗工藝

[人間社記者吳瑞英香港報導]「金光絢麗、史仁傑,王月英,王秋蘭師生麥金藝術展」在香港佛光缘美術館展出。二月六日下午五時舉行開幕典禮,佛光山港澳地區總住持永富法師、麥秸藝術家史仁傑老師伉儷及學生王秋蘭参展者等,八十人出席開幕禮。

1958年史老師在學生時代,偶於一次下鄉勞動時,無意間發現被人當作禾草的麥秸發出來的光彩,因而觸發思想,並經内化,從而經過半世紀摸索,不斷創作,終於「變廢為寶,變草成金」,首創了與眾不同的麥秸畫。「回想五十年來的經營,追愛之路,我用了畢生努力舆堅持,變廢置為珍寶,化無求為神奇,讓平凡的麥秸誕生藝術殿堂,因為我堅信成功就是一生專注一件事,把別人認為不可能為可能。」史老師向大家分享成功的喜悦。

永富法師介绍史老師的作品載譽而來,從佛陀紀念館到宜興大覺寺,以及海外幾個美術館作世界性各地巡回演出,除了其作品具特色外,還帶出一個信念:「天生我才必有用」,是要大家更加珍惜世界一切萬物。「稻草,一般人認為是廢物,但史老師獨具慧眼,花了五十年時間研製作品的方法,儼如星雲大師用了五十年時間開創了佛光山。專注在一個目標上便能達到成功」。永富法師表示史老師面對藝術創作非常嚴謹,提示大家學習面對生命心態也應如是。透過史老師作品,有一個很重要的引導及啟示,面對生活,要懂珍惜,懂得對物質的使用,從環保心態出發,資源再造,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隨後感謝是次展覽因緣,住持致贈星雲大師著作「美學無界」予史老師留念;亦以大師著作「獻洽旅行者365日-中華文化寶典」致贈王秋蘭女士。史老師亦以「自在容顏」觀音像麥秸畫致贈香港佛光道場,由永富法師代表接受。

開幕儀式後,史老師續為大眾講解麥秸畫的創作歷程及其價值舆導賞。其學生王秋蘭女士為大家説明從麥秸抽絲出來的工藝程序,折光持性,精細的巧工,令人嘆為觀止。

身為設計師的德國藉參觀者Mr.Leitner表示,麥秸畫作者屬另類藝術家,麥桔層面用幼絲構成,充份利用光暗及技巧表現,覺得是經驗累積而成的精細手工藝。楊彩芬説畫像莊嚴秀麗,想像不到用如此簡單的麥秸製成。陳玉嬌説很難得一見麥秸晝,初觀以為金線刺繡而成,感覺若沒有耐力不可能製作如此巧奪天功的畫,菩薩像莊嚴,技術一流。

右起史仁傑老師、永富法師、王秋蘭女士主持開幕典禮剪綵。

右起史仁傑老師、永富法師、王秋蘭女士主持開幕典禮剪綵。

永富法師致贈大師著作「美學無界」予史仁傑老師留念。

永富法師致贈大師著作「美學無界」予史仁傑老師留念。

永富法師至贈大師著作「獻給旅行者365日-中華文化寶典」于王秋蘭女士留念。

永富法師至贈大師著作「獻給旅行者365日-中華文化寶典」于王秋蘭女士留念。

左起:王秋蘭女士、永富法師、史仁傑伉儷與大眾合照。

左起:王秋蘭女士、永富法師、史仁傑伉儷與大眾合照。

史仁傑老師向參觀者導賞。

史仁傑老師向參觀者導賞。

回應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