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講座 「人間佛教的菩薩道與生命關懷」

5【人間社記者區麗儀香港報道】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推廣佛教學術研究,舉辦各種佛學講座。2016年7月18日,佛光山港澳地區總住持永富法師應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的邀請,親臨香港中文大學講演「人間佛教的菩薩道與生命關懷」,融合學術與信仰,帶給450位大學的師生及社會大眾們一場值得品嚐的生命宴饗。

「能喚起大家最善最美的心即是修行」,永富法師說明在星雲大師倡導之下,人間佛教廣泛豐富,推行菩薩道非常徹底,提昇生命價值。大師重視現世生活的圓滿,了脫煩惱,信仰和生活合一,「把佛法善用於在生活當中,就是人間佛教」。悟道乃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需靠個人努力完成,把生命擴大、超越,自利利他,「透過給予,發揚大乘菩薩道的慈悲精神」。大師高齡90,做任何事情從來都是從他人的立場思考,以身教展示給予的精神。人間佛教要思考人我的互動,以及對其他人和生命關懷,「會意、靈巧、肯主動」。


7永富法師詮釋修行六度波羅蜜的意義,顯示人間佛教具備大乘菩薩道的精神,指出真正的布施是無相布施,更重要的是無畏施,幫助有需要的人走出悲傷困境。「佛光山的法師只要有信徒需要幫助,尤其往生助念,責無旁貸」,站在往生者及家屬的角度設想,以佛號引導,透過阿彌陀佛的功德力,令往生者及親屬各有所安,各有所歸」。持戒防非止惡,出家眾「饒益有情,也就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無四相才是最究竟的持戒」,大師把人間佛教定義為「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凡是饒益眾生,對社會國家有所貢獻,就是人間佛教。忍辱是力量,「要能承擔才是忍,忍辱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也就是承擔的力量,慈悲的寬容」,永富法師以《老拙歌》讓大家思考忍辱的最高境界。精進也是重要的修持,斷惡修善,不能懈怠。菩薩道自度度他,有無明煩惱就難以服務他人,透過禪定才能進一步為人服務。禪打破一般人的意識形態、思維邏輯,「不要停留外在,要往內心探究」,「生命都是透過每天練習修行,越來越精通」。佛光人緊隨大師的腳步,勤奮積極,弘揚佛法,以服務社會大眾為己任,勇於承擔。般若把深奧的佛法透過簡單方式讓大家理解,大師教導徒眾四給,「不斷訓練給人」。

永富法師暢談大師的言行教誨,乃至法師個人對佛法的體證、弘法靈巧的分享,層次分明,娓娓動聽。陳劍鍠教授指出,「人間佛教就是菩薩道的修行、菩薩道的宗旨所在」,並透露永富法師是日從台北到香港,連趕四場,風塵僕僕,為法忘軀,「永富法師己經是菩薩道的代表」。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院長梁元生教授表示,永富法師於百忙中抽空到大學說法,非常難得,因此梁院長也特意前來聽講。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首席副組長許睿宏,「素聞永富法師是梵唄專家,是次在講座中唱出老拙之歌,感受非常深刻。要學習的很多,包括大師的修為功德,十分讚嘆,非常受用,回去要再作思考」。

陳楊凰女士從永富法師的演說中得知,大師對千多徒眾,乃至與人握手也設想周到,視大師為人間菩薩的最佳榜樣。陳淑惠小姐表示,「印象最深刻是永富法師解說忍辱。阿彌陀佛48大願之蒙光柔軟願,助念後,亡者面相變得柔軟,懂得放下,然而活著的人為爭一口氣卻不能忍、不能放下身段。如永富法師所說,要從多角度思考,有漏世界不完美,堪忍世間本來就是要學會忍」。

王淑敏女士坦言,「身為在家眾,面對日常繁忙、困難的工作及家事,菩薩行的願力會動搖,遇到逆境,信仰都不知跑到哪裡去。有了人間佛教就不一樣,將佛法實踐在生活上,改善人生的準繩。今天永富法師的講演溫故知新,也是一枝强心針」。梁美英女士聽了永富法師的分享之後,「令我重新思考,需要學習放下,而且要天天練習,這樣我才會有力量去承擔—切。一直以來我都沒有信心去修菩薩戒,法師令我明白,要有信念,我是一定能持戒的,一定會有因緣朝向目標進發」。紀麗娟女士「講座讓我明白生活與信仰是不可分割,會努力學習永富法師唱出的修持方法」。

3 4 8 1

回應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