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陀佛七法會第六日 堅固信心 確立正見

香港佛光道場住持永富法師帶領大眾一心念佛。(人間社記者葉偉炳拍攝)

香港佛光道場住持永富法師帶領大眾一心念佛。(人間社記者葉偉炳拍攝)

【人間社記者吳瑞英香港報導】 2016年12月16日,香港佛光道彌陀佛七法會進入尾聲,第六天法會住持永富法師主法,開示念從佛中建立面對生命的信心和勇氣,以及確立正知見,700多位信眾把握最後的香別念佛。

住持就念佛建立信心和勇氣開示,指出大家精進念佛了六天,應該會感覺到跟阿彌陀佛越來越親近,自己及眾生都有成佛的潛力。淨土法門以自性彌陀和唯心淨土為基礎,一心不亂為要。「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讚佛偈〉特別讚嘆阿彌陀佛的眉間白毫和眼晴,以佛眼和心眼作為修行的下手處。我們能念的心眼跟所念的佛眼在念佛禪定的過程中慢慢轉換,達至心眼和佛眼合二為一,開啟平等性智與慈悲,以佛眼視眾生,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住持闡釋實際的情況,大家平日的身語意業常常由貪嗔癡發動,發心來到道場打佛七,一星期的身語意完全不一樣,從唱〈讚佛偈〉到念佛、靜坐等,一支香接著一支香,所做的全是佛事,佛事和眾生事都是同一身心。大家可能覺得自己做得不多,住持勉勵從小處建立信心,念佛實踐戒律的精神,不犯規矩和知錯懺悔。只要對自己有信心就會生起希望和願心,有了願心就會重建生命的勇氣,開啟自性清淨。

就用功念佛的目標,住持指導,大家應該集中心力和體力建立正確的見解,按部就班達到圓滿的覺悟。第一步要建立善惡跟苦樂之間關係的基本觀念,從戒學上理解由心所做的善惡業會招感苦惱和安樂不同的果報。然而,善心並不是即時得到相對的回報,可能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有成果。

凡夫和聖人差別不同之處在於對苦樂的反應心和心態。住持詳盡分析,聖人不是金剛不壞之身,遇到的事情也並非一帆風順,即使佛陀在世也經歷種種苦痛。佛跟我們的差別在於佛能夠堅持善意及清淨意來面對一切,心量廣大,不會以報復的心理或暴力來解決問題。

住持綜合要義,大乘菩薩道要建立的唯心淨土必須按部就班,要知道自己的善惡心念,以及苦樂果報的關係,在安定當中懂得轉向清淨光明的境界,身心從粗重轉為輕安,從無法忍受的境界慢慢變得心甘情願接受,最後發起成就眾生、莊嚴佛淨土的願望。「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透過一聲又一聲的佛號建立正知見。大家一支香坐下來,如果沒有產生慈悲智慧,只有執著,那就無法成就功德。

圓滿最後一支香後,住持總結,身心能透過念佛變得輕安。成就眾生、莊嚴淨土要自己承擔。「念佛一聲福增無量,禮佛一拜罪滅河沙」,相信阿彌陀佛的無量光、無量壽已經加持大家,要感受阿彌陀佛一直與自己在一起。大師曾說「感動是一時,受用才是一輩子」,住持期待大家把念佛修持的感動和歡喜散播出去,提示要發菩提心才有資格往生西方淨土,並且要清楚明白西方極樂世界究竟在哪裡。

住持永富法師派發參加法會的台灣信徒結緣的點心。(人間社記者葉偉炳拍攝)

住持永富法師派發參加法會的台灣信徒結緣的點心。(人間社記者葉偉炳拍攝)

彌陀佛七第六天,香港佛光道場住持永富法師開示念佛禪定的轉換。(人間社記者葉偉炳拍攝)

彌陀佛七第六天,香港佛光道場住持永富法師開示念佛禪定的轉換。(人間社記者葉偉炳拍攝)

彌陀佛七第六天逾700人参與法會。(人間社記者葉偉炳拍攝)

彌陀佛七第六天逾700人参與法會。(人間社記者葉偉炳拍攝)

香港佛光道場住持永富法師上香供佛。(人間社記者葉偉炳拍攝)

香港佛光道場住持永富法師上香供佛。(人間社記者葉偉炳拍攝)

香港佛光道場住持永富法師帶領齋主代表在往生壇回向。(人間社記者葉偉炳拍攝)

香港佛光道場住持永富法師帶領齋主代表在往生壇回向。(人間社記者葉偉炳拍攝)

彌陀佛七第六天逾700人在安逸的環境下念佛。(人間社記者葉偉炳拍攝)

彌陀佛七第六天逾700人在安逸的環境下念佛。(人間社記者葉偉炳拍攝)

回應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