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佛學系列講座「人間佛教的根本教義」 透視人生 體證義理

每月英佛講座探討人間佛教就是佛教的真義。(人間社記者周冠球拍攝)

2017年6月23日,香港佛光道場英文佛學系列講座,禮請舊金山佛光山寺職事妙忠法師主講Core Concepts of Humanistic Buddhism (人間佛教的根本教義),約30位人士出席講座,探討《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第三章苦、空、無常、無我的要義。

有人會問「為什麼佛教常常提及苦?」,亦有人對苦不以為然。妙忠法師開示,佛教提出的苦(dukkha)包括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蕴熾盛的人生八大痛苦。現實生活,苦是無可避免。法師轉述一位在美國的佛光青年於意外中失去一條腿後的心路歷程,克服身心極大的痛苦及作出堅毅的承擔成為人生重大的課題,最後與隊友取得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冰上曲棍球金牌。妙忠法師道出,「苦其實是我們的老師,啟發我們學習、改進、成長及超越」,邀請大家分享苦的經驗。有出席人士講述經歷癌症的病苦,最大的學習是面對死亡及更積極生活。法師指出,生病給予我們當頭棒喝,明白要保持內心平衡。家長照顧子女十足,甚至要為子女作出最好的選擇,其實要讓孩子體會苦的滋味,從中學習自己站立起來。

佛教的「空」含藏無限可能的意義,妙忠法師以緊握拳頭及張開手掌讓大家明白空的重要性,人間佛教著重把佛法落實在生活中,做到放空、不執著才能真正享有。緣起和性空一體兩面,「當我們善觀因緣,沒有執著,就能開啟潛能」。人生是遷流無常,一切成就需因緣具足。

「無我」其實是沒有一個「我」,將「我」盡量縮到最小,心量擴大,只有大眾,思考這個「我」可以為其他人、大眾和人類可以作出什麼貢獻。有「我」就會自我意識強大,狂妄執著。人如微塵,不足為道,要非常謙卑。人間佛教實踐菩薩六度行,強調人間性,生活化、利他性,回歸佛陀的本懷。

舊金山佛光山寺職事妙忠法師主講苦、空、無常、無我的要義。 (人間社記者周冠球拍攝)

講座加深出席人士對人間佛教的理解。(人間社記者周冠球拍攝)

大家用功寫下筆記。(人間社記者周冠球拍攝)

回應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