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星雲水墨畫藝術講座 禪意顯修養 繪出人生路

 

講座後,馬星原老師與出席者合照。(人間社記者陸英偉拍攝)

馬星原(右)與吳紫楝(左)兩位書畫家惺惺相惜。(人間社記者陸英偉拍攝)

 【人間社記者張俊明香港報導】 2017年7月2日,香港佛光道場佛光緣美術館舉行「馬星原水墨畫藝術講座」,馬星原老師與50位藝術愛好者分享其創作的心路歷程。出席者有習畫者亦有純欣賞者,著名書畫家吳紫楝老師也在其中。儘管畫風不同,但原來吳老師已四度來臨佛光緣美術館觀摩,每次都從中得到啟發,認為馬老師作品很自然流暢,符合禪意,而禪意正是作者流露的文化修養。

 馬老師以「馬龍」為筆名在報章畫漫畫而廣為人知,於佛光緣美術館展出的作品糅合了漫畫與水墨畫的畫風,別樹一格,雅俗共賞。馬老師暢談中國水墨畫的特色,指出中國畫最寶貴之處是下筆成畫,用毛筆畫在宣紙上是修改不到的,跟可以修改的西洋油畫顯然不同。回顧中國繪畫歷史,水墨畫最重要是意境,最難掌控是墨化的程度,因為牽涉水、墨、紙和時間,全靠自己摸索,因此畫出一幅水墨畫有很大的滿足感,尤其身處於比較急促的時代,不論是小朋友的學業或是大人的工作都充滿了急促和壓力感,能夠抽空繪畫水墨畫有助調劑身心。馬老師感覺「寫畫己是禪修,寫字已是入定」,書畫對身心有益,值得推廣。

 然而,馬老師有感中國傳統山水畫縱使可貴,但就算畫得再好也難以超越前人,而他更着重的是時代意義和新意,新意就是看到的事物經過自己的思維和再創作,就如他其中一幅作品「如何是達摩西來意」,代表禪的精神要自己領悟;另一幅禪師手拿蠟燭,寓意人生的道路要自己掌握、自己的路要自己用蠟燭點亮。馬老師自言很喜愛閱讀禪的故事,因此繪畫有關的畫作時滿心歡喜。展出的十八羅漢全部不拘一格,透過作畫從思考過程中增長自己的見識,也是一種增上緣。馬老師指出,作品寒山與捨得的妙趣對話其實是代人提問,「每件事情想深一層,畫面就不同」。水墨畫只有筆和墨,要老老實實用筆和線條畫出事物,讓看的人感到有感情。馬老師表示,「不把漫畫事業看成謀生的工具,交稿不是應付老板,而是真正喜愛繪畫藝術,盡量做到最好。這也會有回報,日後走的路會更廣濶」。

 出席講座人士盛讚馬老師畫功了得,尤其將水墨畫和漫畫融合,相當有神氣。鄺婉彤師姐讚嘆馬老師的畫作給人歡喜,以輕鬆的形式表達,展現出佛教並非古板和迷信的宗教。黃巧儀師姐同樣深表支持,期望馬老師能以其獨特幽默感透過畫作讓大眾加深對藝術的認識和興趣。

馬星原老師講述其創作心路歷程。(人間社記者陸英偉拍攝)

馬星原老師三代同堂,兒孫齊來捧場。(人間社記者陸英偉拍攝)

會後出席人士及畫迷排隊向馬老師索取簽名。(人間社記者陸英偉拍攝)

回應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