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英佛系列講座 “Development of Buddhism in China 1 – Facts and History of Humanistic Buddhism” 高瞻遠矚 放眼世界

佛光山電視中心妙曇法師主講「人間佛教歷史和事實」,清晰流暢。(人間社記者葉偉炳拍攝)

【人間社記者珍妮香港報導】  7月14日,香港佛光道場英佛講座,禮請佛光山電視中心妙曇法師主講《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第四章「佛教東傳中國後的發展一、人間佛教歷史和事實」 (Development of Buddhism in China 1 – Facts and History of Humanistic Buddhism),約20人出席。妙曇法師跟大家暢談人間佛教的源流。

追本溯源,人間佛教的始創者是佛陀。佛陀出家目的是為了幫助人類找出解脫生死煩惱的究竟方法,佛法以人為主要的對象,四聖諦是基本的教理,修行人通過八正道離苦得樂。妙曇法師指出,星雲大師最初興辦佛教學院,把「悲、智、願、行」作為學生的學習目標,與四聖諦關連,因為有悲心才能感受其他人的苦,有智慧才能找出眾生相應的方法,度眾要發大願,加以實行。

佛教源於印度,在中國發揚光大。佛陀在恆河兩岸遊化,穿城過市,弟子把佛教傳遍五印度(東、西、南、北、中印度)。大師在60多年前把佛教從大陸帶到台灣,推動人間佛教,「立足台灣,放眼世界」,在世界各地設立了200多個道場,讓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現在又把人間佛教帶回大陸和印度。

妙曇法師明言,早於大師之前,中國佛教已經實踐人間佛教,投入社會福利事務,大師將佛陀的精神深入現代社會。佛光山是菩薩道場,秉持佛陀菩薩道的行願思想。大師強調的四給具有四無量心的內涵,致力透過文化、教育、慈善和修持弘揚佛法。人間佛教是最具有人性化、生活化、利他性、喜樂性、時代性和普及性的宗教信仰。

楊頨飛表示,妙曇法師令人感到親切愉快,講述具體的佛法,提示大家注意生活的細節及作出反思,找回人生的價值和目標,令人生更圓滿。吳効諭認為,妙曇法師開示很輕鬆、很有條理,讓大家清楚明白人間佛教的重點。

英佛講座,大家聽得輕鬆愉快。(人間社記者葉偉炳拍攝)

在舒適的環境下聽佛學講座,人生一大樂事。(人間社記者葉偉炳拍攝)

回應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