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梁皇寶懺法會第一梯次(卷一、卷二) 斷疑生信 發菩提心

住持永富法師供香,並開示供香在於向佛陀表達堅定不移的信心。(人間社記者何錦燕拍攝)

大眾至誠禮懺。(人間社記者何錦燕拍攝)

【人間社記者關榮蓮香港報導】  8月29日,香港佛光道場梁皇寶懺法會第一梯次緊接瑜伽焰口法會舉行,住持永富法師主法,近1,400人參加,諷誦卷一、卷二。住持永富法開示懺文總結構、舖排形式、核心思想,及闡述寶誌公襌師編撰懺文的12大因緣。

住持開示,梁皇寶懺即《慈悲道場懺法》,緣起梁武帝超度郗氏皇后,寶誌禪師主編儀軌,禮拜千佛菩薩。懺法以慈悲題名,具有守護三寶、令魔隱蔽、摧伏自大、令種善根、遠離執著、回小向大等六大意義。住持提示,「整個懺文都是自己要向佛菩薩表白的內容」。

為了超薦先人禮拜梁皇寶懺,亦要至誠懇切向佛菩薩告白懺悔,透過佛力加持,法水洗滌染污的心,解冤釋結,眾生都能離苦得樂。懺悔法門在於佛菩薩悲愍六道輪迴的眾生,住持強調,「向佛菩薩懺悔,絶對不是祈求赦免自已的罪,而是在佛菩薩證明之下,自已下定了決心,以後不再重犯錯誤。由於深切地向佛菩薩懺悔,洗滌內心的污垢,獲得清淨」。

諸行無常,一切皆苦,唯有皈依三寶才有機會得到究竟的解脫。「佛法大海,唯信能入」,「信為道源功德母」,住持指出,對真理不相信,不只沒有智慧,還會因為觀念不正確而造惡結罪。懺文提示,「不信之罪,眾罪之上」,趕緊「一心歸信,無復疑想」。住持強調,「不是信者得救,而不懷疑」,佛教鼓勵信徒有疑情,提出疑問公開討論。經典中,佛陀教導弟子難陀不要盲目相信教義,需要慎密思考。禪宗名言,「大疑大問,小疑小問,不疑不問」,學佛有疑問表示有用心,了解才會有進步的可能。

卷二內容:發菩提心、發願、發回向心。住持引述懺文提示,發菩提心要相續不斷,不能只發一次菩提心,因為人的心念間斷。住持以供花為喻,花開花謝,發心立願可能會退失,只要根仍在,仍會繼續開花,「提醒自己要警覺,察覺菩提心花快要凋謝,趕緊再次發願」。花要泥土、水分、陽光栽種,菩提心也必須有善知識作為助緣,身邊每一個人都可能是自己的善知識,遇到困難不要輕易放棄。關懷別人,把眾生的苦當成是自己的苦,菩提心花才有機會增長。住持分析,知恩、念恩、報恩才會生起菩提心,視眾生為自己的父母就能生起慈悲,從而成就菩提心。「發菩提心的功德很大,然而更要有實踐」。

吳愷琰明白發菩提心的重要性,但覺得自己心力不足,感恩住持教導發菩提心的要訣,要常常發菩提心。謝桂芳參加了十場焰口法會,感覺身心清淨,明白發菩提心的重要性,如同住持經常開示,「要做自己生命的主人」,發菩提心,成就佛道。

人有誠心,佛有感應。(人間社記者何錦燕拍攝)

「眼前供的花要代表自己的心,內心具足菩提心花」。(人間社記者何錦燕拍攝)

懺文寶典,開啟智慧。(人間社記者何錦燕拍攝)

住持永富法師派發結緣的蛋糕。(人間社記者何錦燕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