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梁皇寶懺法會第二梯次(卷一、卷二、卷三) 等諸佛心 同諸佛願

大眾跟隨住持永富法師依懺文一起發菩提心。(人間社記者張祖華拍攝)

住持永富法師說明儀文內容,大眾跟著細心翻閱,法會中更能清楚明白意義。(人間社記者張祖華拍攝)

【人間社記者區麗儀香港報導】  9月3日,香港佛光道場孝道月法會繼十梯次焰口法會及梁皇寶懺法會第一梯次圓滿後,昂然進入梁皇寶懺法會第二梯次,接近1,500人參加,諷誦卷一至卷三,住持永富法師開示梁皇寶懺的核心思想、懺文的結構和意義。

《梁皇寶懺》彰顯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住持重申懺法六大意義,即守護三寶、令魔隱蔽、摧伏自大、令種善根、遠離執著和回小向大。懺儀結構精密,分為皈依三寶、禮佛懺悔、發菩提心、懺罪釋結、發願和回向六大部份。入懺文引導大眾進入懺悔的情景,出懺文將大家修持的信心再次提起來。

住持指出,《梁皇寶懺》涵蓋大乘佛教深廣的義理,以不同的佛號應對各個章節的要意,禮拜1,700多尊的佛號都含有教育意義。每一卷層次分明,卷一提出修行先從「皈依三寶」開始,接著要「斷」除對三寶的疑「惑」,並且「懺悔」對於過去因為不知因果道理而造作的惡業,決心改過。卷二「發菩提心、發願和發回向心」,懺悔後進一步學習,訂下與眾生共成就佛道的目標,發菩提心,要對因緣法有深切的認識,行為會依因緣法而行,自然不會遠離正法。卷三「顯果報」讓我們了知因果業報而生起恐懼心,避免掉入惡果的深淵。善惡因果以心為本,行善在於有喜捨心。

住持提示,「真正理解因果業報,一舉一動都是趨向清淨和踏實」,叮囑「把懺文的因果論念誦清楚」,業報跨越三世,大家得要在果報還沒有現前時先存有慚愧懺悔心,不重犯錯誤才是真正的「悔」。懺悔需透過發願才能得到清淨,從十二大因緣中反省自己有沒有慈悲心,皈依慈悲就是皈依佛。「慬記回向心是希望每一位禮懺的人與六道眾生都能成就佛道」。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禮懺消除障礙,增長善念,「必須用心體會、思維及在生活中實踐懺文的道理」。

懺文提及,發菩提心為要,可先發起救度親人的心,再擴展至護念眾生。住持勸勉大眾,「世間無常,焰口法會期間經歷兩個大的颱風,大家能有因緣來到道場參加法會,一起發菩提心是非常有意義及要珍惜」,發願都是幫助菩提心圓滿,要常常發起菩提心願,不斷提醒自己可以成佛。卷二供花向佛表達要維護自己的菩提心花,面對生命充滿朝氣、樂觀和進取。

周美英表示之前間斷式拜梁皇寶懺,對內容不清晰,是日才是真正參與,「經住持講解,看得明懺文,想像到情境,能夠專心」。柯瑩瑩首次參加梁皇法會,十分緊張,因為尚未熟悉誦經,然而感到「壇場非常莊嚴,從未見過,會珍惜接下來幾天的法會」。梁少明剛全程參與佛香講堂的第二次梁皇法會,表示住持洪亮的唱誦音聲使他更攝心,專注體會懺文的意義。

住持永富法師代表大眾燈供養,發願修學正法、給人溫暖。(人間社記者李翰誠拍攝)

不少信眾提起勇猛心,連續參加兩個梯次的梁皇法會。(人間社記者張祖華拍攝)

梁皇法會第二梯次首天,住持永富法師開示懺法思想、結構意義。(人間社記者張祖華拍攝)

住持永富法師派送結緣的小蛋糕,大眾歡喜納受。(人間社記者李翰誠拍攝)

壇場莊嚴清淨,有賴大眾共同成就。(人間社記者李翰誠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