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梁皇寶懺法會第二梯次(卷七) 欲報佛恩 利人為上

住持永富法師帶領梵唄唱誦,大眾跟隨,專心入心。(人間社記者葉偉炳拍攝)

大眾異口同聲,為六道眾生禮佛發願。(人間社記者葉偉炳拍攝)

【人間社記者區麗儀香港報導】  9月7日,香港佛光道場梁皇寶懺法會第二梯次諷誦第七卷〈自慶第十〉、〈警緣三寶第十一〉、〈懺主謝大眾第十二〉、〈總發大願第十三〉,以及第十四至十六品為天道、諸仙、梵王等禮佛。住持永富法師主法及開示相關的修行重點,約1,150名信眾參與共修。

第六卷提示發願,即使不幸墮入三惡道也要生起修行和發菩提心。住持指出,大家生於五濁惡世,人生本來就有很多煩惱痛苦的事情,但仍非常幸福地禮拜梁皇寶懺,如同〈自慶第十〉品顯示在這世間有很多值得慶幸的事情,包括自己有因緣聽經聞法和修行,提示言教的重要性。佛法聞思修證,聞法一定要從諸佛菩薩的聖言教中學習世間的實相及正思惟。「言者,德之詮,道之逕;說者,理之階,聖之導。所以藉言而顯理,顯理故非言」,說法的人是聖之導,以語言文字詮釋修行的德行和內涵,引導大家進入聖人之流、成佛之路。

理解善知識教導後要思維,把佛法內化為身口意行為的準則及實踐。住持指出,身口意不清淨最主要是無明和懷疑,「面對生活、學佛和修行,有懷疑就不會感到踏實和安穏」,自慶可滅除疑心所,慶幸自己不是生在八難中,並擁有十五種「自慶」和其他值得開心的事情。

〈警緣三寶第十一〉強調如果沒有三寶,大家就不知道要學佛修行,要發起廣大菩提心、發大願力,報佛恩,以「利人為上」供養三寶,感謝大眾成就,總發大願,接下來代天道、諸仙、梵天等禮佛發願,找到彼此生命的共通點,護持三寶,並代四生六道一切眾生求哀懺悔。

卷七食供養,象徵禪悅妙食和知足,顯示修行的中肯態度。住持闡釋,佛教把飲食當作修行,強調中道,不自苦不縱慾。以恭敬心、清淨心和廣大心供佛,期盼大家禮懺後有所體會,「生命力氣用在刀口上,生命無常,把握當下」。住持藉著派發結緣的蛋糕,教導大眾把拜懺受用之處延伸到生活中,有柔軟心和歡喜心。

葉浩賢曾參加本山的禪修營,體會把握分秒的重要性,認為住持開示精要,人的心態、應對和與人相處都很重要,即使非佛教徒也會感到住持的解說容易理解。丘浩明同樣表示住持的開示易明及易記,之前提示飯可以多吃、話不要多說,願不可亂發,說了出口收不回來,不要發惡願。盧沛鏞和同修一起拜梁皇,希望接引兒子,「念誦到住持開示提及的懺文很有感受。法會後住持的叮嚀同樣很受用」。

法會後,大眾心開意解,聽住持叮嚀展露歡容。(人間社記者葉偉炳拍攝)

孝道月期間,不少典座和行堂義工菩薩每天為過千信眾忙足一整天,有少許時間休息也用來參與共修。(人間社記者葉偉炳拍攝)

齋堂禮懺的信眾畢恭畢敬。(人間社記者葉偉炳拍攝)

住持永富法師佛前代大眾食供養,願有恭敬心、清淨心和廣大心。(人間社記者葉偉炳拍攝)

住持永富法師開示,報佛恩不能只想到自己,發菩提心才是報佛恩。(人間社記者葉偉炳拍攝)

孝道月法會,住持永富法師每晚派發結緣點心,大眾有秩序排隊領取。(人間社記者葉偉炳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