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禮所禮性空寂 感應道交難思議

【人間社記者鄺小燕、吳志榮香港報導】 4月7日香港佛光道場大悲懺修持,佛光山港澳深總住持永富法師主法,超過1000信眾出席。永富法師會前說明大悲懺爐香讚、供養部份如何身心轉換,修持後禮請佛光山副住持慧開法師講解隔陰之迷。

我們在人多雜亂的時候,是否能保留一份自己的空間?永富法師舉例如供養文內的「宛轉無礙互莊嚴」,如果我們的心能擴大如佛,就不會受雜亂環境影響;但如果用世俗的心看,就只會感受到人多、空間少。祖師大德說「煩惱即菩提」,只有遇到違逆自己心意的時候,才知道心量有多大,若能轉過來,當下就是菩提。

住持表示懺悔清淨之後,我們要用發願的力量來在生活中保持這份清淨心,唯有發願才能堅定自己的生命目標,不會因為困難挫折而改變。修持重在專一,我們要一心拜佛,才有可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祖師大德提供給我們很好的方法,就是《禮佛文》,如禮拜阿彌陀佛:「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阿彌陀佛影現中,我身影現彌陀前,頭面接足皈命禮」。另因大悲懺本尊是觀世音菩薩,所以內容不同,最後一句是「為求滅障接足禮」。住持要求大家把懺文中《禮佛文》背下來,拜時隨文觀想。

性雖然是空寂,但要證得空性,必須從妙有下手,好好的專注禮拜,當中的感應道交是不可思議的。佛是兩足尊,所以禮佛福慧會增長很快。「道場」比喻我們禮佛的心,有如帝釋天王的寶珠,影現佛、我們及一切境物,禮佛的我也影現在十方諸佛面前。如《華嚴經》的華藏世界般重重無盡,心擴大不執著於禮一尊佛,而是禮一佛等於禮拜諸佛,用頭面接佛的雙足,如是一心頂禮。最後住持希望大家在每次拜完大悲懺後都能擴大心量,心中有忽然開朗的感覺。

修持完結,禮請佛光山副住持慧開法師開示,生死輪迴忘記前生有它的好處,因為人生生世世累積很多恩怨情仇,就算今生都多的是不堪回首的前塵往事,都想忘了算,可惜就是忘不了!所以遺忘可以維護身心健康,做人比較輕鬆。遺忘也將過去世所學的忘記了,但它們不是消失,只是隱藏在我們的八識田中。要不忘所學佛法,先決條件要有大悲心,願生生世世行菩薩道,度一切眾生,再以此心修習陀羅尼總持法門。

我們念佛菩薩,佛菩薩也念我們,重點是要跟他們連線,才能雙向溝通。問題是大家通常都是在碰到困難,才會想到念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快樂時就忘記念佛。慧開法師指念佛的時候心情沉重會產生負面作用,所以要更改模式,快樂更加要念佛。要一念佛,心裡就快樂,這是一種心理的連結反應。

黄婉嫻師姐去年帶著七嵗孩子譚明晉參加大悲懺修持後,每月兒子一早都嚷著再來。她很感足自己的善緣,當年獲得師姐指導:在懷孕時不忌諱,照樣跪拜觀音,所以令她生得一個如此乖巧純品的兒子,尤其小孩竟與觀音如此親近有緣,每次大悲懺修持讓她有如同回家的溫馨。

楊惠娟師姐自從參加大悲懺修持後,不但與丈夫關係和諧了,連女兒都孝順了,可能跟自己脾氣好轉有關,以後每月她會召喚更多朋友來參加。

4月7日香港佛光道場大悲懺修持,佛光山港澳深住持永富法師主法。(人間社記者周冠球攝)

一心以香花禮敬諸佛菩薩。(人間社記者周冠球攝)

大悲懺經本與觀音慈悲法相。(人間社記者周冠球攝)

住持永富法師希望大家在每次拜完大悲懺後都能擴大心量,心中有忽然開朗的感覺。(人間社記者周冠球攝)

佛光山副住持慧開法師開示:「要一念佛,心裡就快樂。」(人間社記者周冠球攝)

婆孫一起拜懺,念誦懺文,親情洋溢!(人間社記者周冠球攝)

佛光山港澳深總住持永富法師為大眾甘露灌頂。(人間社記者周冠球攝)

聆聽開示輕鬆愉快。(人間社記者周冠球攝)

聆聽開示輕鬆愉快。(人間社記者周冠球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