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 瀟灑走一回

【人間社記者 緋渄、張錦美、高璟揚、關榮蓮 香港報導】死亡對華人社會是忌諱的話題,但佛光山副住持兼生死學研究專家慧開法師以輕鬆的語調談生論死,把往生形容為「瀟瀟走一回」,應以坦然的態度去接受自然死亡,而非勉強用機器延續生命,令生亡死者承受更大的痛苦。慧開法師於10月12日在香港佛光道場作佛學講座,題目為解讀「自然死亡」-「善終往生」之自然機制與奧秘,為近2000名聽講者揭示生命的奧妙。

慧開法師先指出面對生命或死亡,最重要的是態度。生死是必然,恐懼及害怕皆因不了解其真相。能以正面態度面對、思考,人便豁達不怕死。佛法中生命是循環的,有生自然有死,了解生死流轉,並沒有所謂生命的終結。大至宇宙小至細胞,流通令一切有永續的可能,才能生生不息。佛教中的生老病死、成住壞空是生命週期的一種概念。自然死亡的來臨,是人生的圓滿結局。

法師提出與其延續無質素的命,更應思考如何幫助臨終者善終,必先令大眾對生死觀念轉換及提升。了解往生的本來面目,明白這期生命在這個身體老化完結時,卻是在未來下一期生命的開始。身體的保質期到了,無須靠科技,應回歸心靈,按各自的宗教或信仰,在內在層面的終極關懷。不浪費體力抗病,留住體力好好迎接往生。令大腦可正念現前,隨著身體的運轉,死得自然不痛苦,輕鬆往生。

慧開法師強調,適時「求往生」,不是放棄,而是好好地活著,直到往生,養精蓄銳,與佛菩薩連線接引,具體地實踐生命永續。他重覆善終必須的三大重點:體力、精神及歡喜/正面的心態,若了解往生是行動而非一個名詞,大家更應在活著的時候好好準備,最容易的如依著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提倡的三好運動,好話好好說,好事用心做,好心要真誠,好好的在一期生命的保質期來臨前,為自己累積往生西方極樂的資糧,亦可利益他人,為這期生命活得精彩,瀟灑走一回,並以「生死自在」四句偈祝福大家:活得充實而精彩,老得成熟而睿智,病得沉思而豁達,走得瀟灑而無憾。

第一次到道場聽佛學講座的港大佛學碩士鄭慧儀,分享對法師的講座內容很相應。家中有年老雙親皆是佛教徒,一向誦持普門品,父親10年前患上老人癡呆症後仍不忘每天誦持,幸運地父親的病情十年如一日,沒有逐漸退化,比其他患者5-8年便步入晚期至死亡輕鬆很多,加強了她對引導父母求往生的信念!

菲律賓華僑許雅慧認為,慧開法師的開示,令她感到豁然開朗,明白生命的真諦,她更會珍惜活著的每一刻,多作自利利他行,儲備充足資糧,便能坦然面對死亡,瀟灑地華麗轉身,換上一個更好和更有活力的生命體。

醫生呂國安在工作層面遇見不少臨終者家人執著的想法,強行治療反而給病人更多痛苦。今日的講座讓更多人知道面對死亡怎樣做準備,對雙方都是更好的提升。

一天兩個講座,同涉及生活切身問題。(人間社記者任良民攝)

現場即時將法師言語轉成文字,讓聽講者更清楚明白。(人間社記者任良民攝)

慧開法師說,我們的腦細胞壽命最長,但年老後亦不免變得癡呆。(人間社記者陳樂賢攝)

慧開法師是生死學的專家。(人間社記者陳樂賢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