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稱念 即得解脫

【人間社記者 吳志榮 香港報導】 10月17日是農曆九月十九,觀音菩薩出家紀念日。香港佛光道場舉行觀音菩薩出家紀念修持,近500位信眾出席,恭誦《普門品》及禮拜菩薩聖號。佛光山港澳深地區總住持永富法師修持後開示觀世音菩薩慈悲法門。

    總住持以「出家是出什麼家?」設問,提到:傳統而言,出家是出三界火宅、牢獄之家。但是「家」不只是指家庭,眾生面對人事物的貪求,難捨難離的也是家。家只是一種比喻,如同枷鎖,讓我們深受牽絆,不能自在灑脫。而「出家」人又稱為沙門、比丘。「沙門」是「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其中,戒是規矩風範、道德品格的提昇;「定」是禪定功夫,從各種的人事物境界中,自己有安定心。所謂「靜中養成,動中磨練」,透過打坐,自己有機會靜下來,端看自己平常與他人相處的態度如何。

    而禪定的真功夫在動中,實際面對人事境界時,心仍要安穩平靜是很難的。要練習提昇超越,一次又一次在挫折中承擔下來,才會進步。戒定慧是修學的次第,規範自己,不侵犯別人。凡事向內,清楚明白,方能以善美智慧,講出正確語言。擁有戒定慧,貪嗔痴自然減少。

    總住持繼而開示:觀音菩薩尋聲救苦,我們聽到別人痛苦,會想幫助他人嗎?受苦是很重要的,只有在苦中才會反省自己。從苦不堪言中想要離開超越,願心自然會提升。觀音菩薩願心切實弘深,如菩薩的〈大悲咒〉,發願如不能利益眾生誓不成佛。觀音菩薩因為慈悲心、願力具足的特質,是菩薩中的慈悲第一。在《普門品》經文中提到:「一心稱念,即得解脫」。遇到任何人事困擾,只要一心稱念觀音名號,不比較、不計較,心清靜自在,當下就能解脫。亦如同《金剛經》所言:「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們的心清靜無染,就能住在慈悲智慧裏;不住在五欲六塵中,自然得解脫。

    總住持勉勵大家:佛法不難,難在我們願不願意將心打開,改變過去的習慣,依佛所說的方法去做。《普門品》是觀音菩薩開給我們的藥方,讀《普門品》,要在生活中如實實踐、圓滿生命。觀音又名「觀自在」,要在生活中好好學習如何「觀自在」,觀事、觀人、觀境、觀心,任何時、處、地都能「觀自在」,把接觸到的人事物在這期生命中圓滿;觀音菩薩又名「施無畏」,面對生命無所畏懼。我們想到利益他人,悲心很深,就不會畏懼一切。若承擔的力量不夠,衹要每天好好發菩提願,清楚明白目標,定有好因緣幫助我們走向完成。

    星雲大師說,拜觀音,求觀音,不如自己做觀音。自己能如觀音對人有同理心及慈愛心,當下就能夠自在無礙。總住持最後期許大家:能夠實踐觀音菩薩的慈悲,人人必定能如同觀世音,發揮生命的光和熱,圓滿自他。

修持開始前,信眾誠心以花、香、果禮敬觀世音菩薩。(人間社記者周冠球攝)

 

10月17日香港佛道場舉行觀音出家紀念修持,近500信眾出席,諷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人間社記者周冠球攝)

佛光山港澳深地區總住持永富法師講述效法觀世亯菩薩慈悲法門,安心之道。(人間社記者周冠球攝)

《普門品》提到:「一心稱念,即得解脫」。永富法師教導大家,遇到任何人事困擾,只要一心稱念觀音名號,不比較、不計較,心清靜自在,當下就能解脫。(人間社記者周冠球攝)

信眾歡喜領受住持開示。(人間社記者周冠球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