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化身心 增長善根

【人間社記者林愛文、張俊明香港報導】為讓信眾加深對菩薩戒的認識,佛光山港澳深總住持永富法師於10月22日在香港佛光道場主講「菩薩戒知多少?」講座。近400位已經受戒、預備受戒或希望增進了解的信眾,在聽過講座後均明白永富法師所言:菩薩戒的精神在於種下菩提種子,發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並力行六度菩薩法門以及星雲大師提倡的三好四給五和;亦有不少信眾因而增強信心,發願下次報名受戒。

總住持指出,有些人誤解是怕犯戒而不敢受戒,是因不明白戒心比戒條更重要,可先在內心產生菩薩種性,發心發願承擔,好樂六度法門。凡夫願意受菩薩戒已進入諸佛菩薩國土當中,所謂有戒不失,雖有犯只要誠心懺悔或複戒,亦不會失戒體,且戒體保持生生世世,故此受菩薩戒是有益無害。

三界眾生苦多樂少,《法華經》以火宅譬喻眾生所受的恐怖畏懼,猶如遭煎熬和逼迫,包括煩惱火、業力火和果報火等三種障礙,大家學佛的共同願望是生命能離苦得樂,所以需要設法超越和解脫。解脫有次第,如《菩薩瓔珞經》所教導,先是「入三寶海,以信為本」,再進一步是「住在佛家,以戒為本」。皈依三寶能得三寶護持攝受,暫離三障干擾,但當遇上逆境,在信心不夠堅定下容易退轉。若能以戒為本則能堅固安住於奉持佛法當中。「戒」不是一條繩子用以束縛自己,反而是淨化身心的力量,亦是一種修行者軌範,讓內心與三寶功德相應,透過學習增長善業、斷除罪惡,善根不再退轉。

菩薩有兩重涵意:「覺有情」從自利的角度出發,仍受無明和自我直覺的牽引;「覺悟一切有情」則具利他的精神,能用善巧方便利益眾生,內心具智慧光明引導行為。自利利他亦即生起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弘願,須遵守三條根本菩薩戒行,包括攝律儀戒、攝善法戒及饒益有情戒,分別成就斷德、智德和恩德,以六度和四攝主動創造因緣教化眾生。總住持引述星雲大師過去的開示,叮嚀信眾改變自己的行為廣種福田,包括回頭(以退為進)、轉身(為人我留餘地)、改心(勤修戒定慧)及換性(嚴以律己、慈悲待人),並以:「凡事盡心盡力,經常反省自己。」與大眾互勉。

來自泉州的丁萍萍和丁麗華,利用參加藥師法會的方便來聽講座,她們原本因怕戒條多而不敢受菩薩戒,但聽畢講座後對守在家菩薩戒產生信心,期望下次授戒可報名。雖然尚未受菩薩戒,但未忘行住坐臥行菩薩道,在日常生活幫助別人、弘揚星雲大師的三好精神、一點一滴利益他人、服務社會。

卓麗儀已報名回山受菩薩戒,三年前受五戒後感覺有進步空間,希望藉守戒以改善自己較散漫的習氣。經住持用心講解後清楚知道自己受戒目的,更告訴自己要精進向上將佛法和戒體融合在生活上,當面對各種問題都要緊記發菩提心好好修行。

張雪在聽講後亦希望受菩薩戒,她說自去年受五戒後愈來愈好,發願破除種種障礙,今生不能錯過受菩薩戒,她將注意自己的行為、心念,以修心為重。

總住持永富法師表示,菩薩戒的精神意涵較戒條更重要。(人間社記者任良民攝)

預備回佛光山受菩薩戒的信徒忙於做筆記。(人間社記者任良民攝)

菩薩戒的講座機會難逢,齋堂坐無虛席且要加櫈。(人間社記者任良民攝)

聽講座的信眾都是有心成為人間菩薩。(人間社記者任良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