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迷悟之間——成敗之間》心得分享

馬來西亞 鄭翊良心得  

成~成就種種諸正善業,敗~敗在無法調御習氣。我們希望在社會上 能名聞天下,能光宗耀祖,能光耀門眉。然而,會找著種種方法  讓自己邁向成功。在這過程中,善惡拔河,不若自覺不夠 就會一步踏錯 步步錯。命運是習氣性格使然,不得不慎那一念的浮現。一人的成功 在於他的百世留芳  福澤後代。一人的失敗 即使離開了娑婆  凡後人提及他   都會不歡喜  甚至禍延後代。那一念間多麼重要。


深圳 陳敏傑

大師在本文對成功與失敗的闡述,感覺成功與失敗也許只是一個名相,兩者之間的互換還可能隔著不可量度的時空。文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對成功的條件,在於自身之健全」,只要思維正確,方法恰當,所做的事情最終還是會成功。可能當下沒有呈現出成功的表象,何必擔憂?風物長宜放眼量!我們選擇一處陽光充足,土地肥沃,雨水充沛的環境,適時用心栽培的大樹種子總有一天會給人帶清新涼快的愉悅。同樣地,我們選擇在人間佛教里種下的菩提種子,終會讓周遭的人感受到歡喜。


香港 潘寶儀

透過閱讀大師的這篇文章,能夠了解什麼是成功取决於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心靈是一個人的根本,所以心靈是否安樂才是一個人人生成敗的根本。而心靈對待外境的態度和思想又是心靈安樂的根本。所以,成功人生的關鍵在于選擇好自心對待外境的態度和思想。同樣地,成功並不能完全代表自己的能力,失敗也不意味著自己一無是處,因為事情是因緣和合而生的。自巳須時時審視和評判這個心,使自心安詳、柔和和仁慈,。這樣的我才是當之無愧的”成功人士”!


深圳 陳方虹

成功的意義:見人見志,各有千秋,每個人的定義不同!偉人們追求成功與我們普通老百姓追求的成功有天淵之別,所有看每個人身處的環境和理想!成功與失敗的看法,因人而異,可能我們覺得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啊,生活無憂,那我們就已經很成功了,但是有一些人呢?胸懷大志!以國家社會為重啊,心系大眾,他們隱藏在各種人群中,不漏聲色,有的可能生活的非常艱苦,但是他們為了心中的理想,不辭勞苦,隱忍生存,目的就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比如國家的高級院士們工程師們默默的為祖國製造軍事武器,讓我們國家更強大不讓其他國家欺負,任勞任怨一輩子,有的甚至隱姓埋名的工作,有的連家裡人都不知道,還有比如緝毒警察混入毒梟作臥底掌握犯罪分子的罪行,這些無名英雄的成功是何其偉大啊!!!大師文中對成功與失敗的點評非常到位: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每個人的成功與失敗都有各自的理由!成功與失敗也不是絕對的,只要你付出了,總是有收穫,但這個收穫是成功還是失敗呢,也許命運運氣也有關係。坦然面對吧!!!


香港 徐啟瑞

成和敗對每個人都不陌生,成長路上從學爬,站、走路都是有敗才有成出現,在凡未世界有不少人因失敗而放棄,而不去看成功是如何做到,因此值得我去深思,在學佛過成中,從經文中學會佛經意義,從佛光道埸上佛學中知悉更多經文真實意,所以成敗在於心中,只有心有決自然而成.心而不決自成敗,更值得我等努力加決心


香港 吳國維

請問佛教有沒有成敗論呢?我估計是沒有的,否則就沒有地藏王菩薩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了。如有成敗的考量,地藏王菩薩歷多劫以來,地獄仍未空,地藏王菩薩應已灰心而自我成佛去了。星雲大師曾說:「認清有成有敗的人生是合理的,就能勝不驕、敗不餒。」若能保持一棵不變的真心,自然可以從容面對成敗得失了。


深圳 尊芳

成功和失敗兩者如何定義呢?在我看來其實就取決於自己是否努力過,也許每個人都會成功,也許每個人都會失敗,如果你覺得自己真的加油過,那麼,你就會成功,如果你沒有流出你的辛苦汗水,你沒有奮鬥過,那麼你自然就會失敗。在我上小學的時候,成績非常的差,考試經常排名倒數,為此感到很自卑,與同學格格不入,性格也變得越來越安靜沈默。後來我意識到成績差的原因肯定是我還不夠努力,於是我便開始努力學習,花更多的時間在功課上,慢慢的成績終於提高,到後來考上大學,人也開始變得自信起來。也許在別人看來,我得到的結果算不上成功,但於我而言,只要自己努力過、爭取過,哪怕只進步一點點,也是一種成功。


香港 方如雯

成功,一直也是操縱在自己的手裡。眼裏只看到別人的成功,卻看不到別人為了成功所付出的努力,有句話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也正好表現出成功不是依靠運氣,而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創造出來的。失敗,也不一定是真正的失敗,有時候可能只是看待的標準不一樣而已。而且沒有失敗,那會有成功,所以失敗也可以算是成功的一個過程,是幫助成功的橋樑,成功與失敗,兩者可說是密不可分。


台灣蘆洲 陳淑惠

我們人人都喜歡成功,不喜歡失敗,雖然努力並不一定會成功,但是放棄,則一定會失敗。在最後一秒還未到來之前,結果永遠是未知數,而成功往往就在下一刻的堅持之中到來。我們面對短暫的失敗,應該抱持著不要灰心,堅持到底,絕不輕言放棄的心態,而輕言放棄的人,則是終日生活在苦惱與悲觀之中,我們應該知道,只要我們持續在前進,就能一點一點地邁向成功之路,成敗之間,操之在我,不輕言放棄的人,成功最終一定會到來。


香港 蕭鈺燁

成功與失敗的界線很模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準則,一時的成功或失敗又不代表永遠。

俗語有云「失敗乃成功之母」,只要懂得反省和改善問題,繼續努力,即使失敗都可變為成功;反之,如果驕傲自滿,態度不正確,成功亦可變為失敗。我們的人生就是由無數的成功和失敗所組成,其實短暫的成敗不算得甚麼,最重要是享受過程,懷着正確的心態面對人生,並懂得活在當下。


香港 楊彩芬

生命沒有take two, 有些事情要萬無一失,只許成功,好像醫生診治病人,要抱著不容有失的心態去診治。相反,日常生活中面對的考試,工作,做人處事,就算做得不好,最後失敗,但是我們還有機會去改善,去吸取教訓,讓自己更加進步。要抱著再接再厲的積極心態,俗語有云:「失敗乃成功之母」,切莫因為一時失敗而放棄,凡事認真,不要當真,懂得放下,不是放棄。成功的人和失敗的人最大分別是在心態上,人生是有高低起跌,如大師所說一半一半,白天一半,黑夜一半,誰也不用羨慕誰,所以最重要是享受過程。


香港 余昝萱

面對失敗會令人害怕,甚至沮喪,但如果失敗能使我們學懂在逆流中奮鬥,發揮生命力,那麼失敗便不是一個詛咒,而是一個祝福;成功也不是廉價品,它需要用百折不撓的精神迎著挑戰,而成功的人生也就從汗水和苦痛之後成長過來。現今孩子,大多在溫室中成長,大師曾說:「吃苦就如吃補,所有經歷的苦都是一種珍貴的人生體驗,就不會是苦。」有時候好讓這些温室小草/小花受些風霜雨露也好,令他們從挫折,磨難及失敗中喚醒謙虛,明白驕兵必敗,知道想要成功是要經一番寒傲骨,梅花才能樸鼻香,便會珍惜現在的擁有。如能學懂自己做生命的主人,在成敗之間取得平衡點,那麼就會凡事認真,不必當真。


香港 劉美然

每個人都會成功, 也會有失敗的,可是成敗之間又存在什麼?存在的自己是否努力過,奮鬥過,如果真的沒有努力 ,奮鬥過.那麼你自然就會失敗.成功可以給人帶來喜悅,失敗可以帶來憂傷,每個人都想自己很快地成功,人為什麼要經歷失敗,成功,人的一生就是這樣曲曲折折,時間總是前進,而我們人有是時會前進,有時會後退.也許不管是誰,只有經歷失敗,成功,才會有這種感覺,才會珍惜所擁有的,而那些沒有經歷過,將不會知道那種風險,那種滋味,所以不管經歷過還是沒經歷過都將知道成敗之間存在的我們是否努力過,加油過.


香港 孔耀平

有道是人間萬苦人最苦,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大師勉勵我們明心見性⋯⋯直指:成功的條件,在於自身之健全.永富住持常常在道場,法會及講座叮鈴,「凡事要認真,但不要當真。」努力認真之後,結果就不用太在意,成敗交給業力處理就可以了。不要住在“成敗結果”的外境,要住在自己的菩提心。把心放在當下,珍惜因緣,心甘情願100%接受,當下即是美好,讓生命更加清安。依教奉行!我常常要求自己:“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力行把佛法應用在日常生活,工作上受益。做事情全力以赴,工作時候100%工作,休息玩耍嘅時候也100%,活在當下,成就自己樂觀歡喜性格。“你大我少,你對我錯。”學佛後身心氣質轉化提升,讓家人感受到學佛真好,自然感染攝受家人共建成為佛化家庭。「成敗之間」,操之在我,只要我們保持正信正念,積極面對生命 ,何不是《一念彌陀富三千》!能不慎乎!


香港 龍珮虹

成功從來不容易,期間必需經過很多次努力與嘗試,由失敗至成功,最關鍵是要堅持、 有毅力、勇敢和不退縮。當我們遇上難題要解決時,往往會經歷很多很多次失敗,而最大的障礙是如何面對失敗所帶來的後果,很多人因為[我執]太重,擔心在眾人面前掉了臉; 有些因為蒙受經濟重大損失; 有些精神狀態受到困擾,沒有勇氣面對失敗帶來的後果,因而未能從中吸取經驗與教訓,最後放棄嘗試,成為永遠的失敗者。成敗得失,是人生常常遇上的經歷,不必看得太重,只要努力過、認真過,成與敗又可必當真啦!


香港 方定醍

我窮大半生的努力,借來10萬元起步,從無變有,白手興家。曾經有人十分羡慕笑說晚境無憂。我正在春耕夏耘,你卻賦閒在家!20年前表哥說:我這部車雖靚值50萬,是借的;你的那部豐田的士卻值25O萬(是當年的士牌價)那刻我不知怎樣應對!只能一笑而過!非常認同一個人成功或者失敗必有其原因。正所謂時勢做英雄,我也不懂?但知命裹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俗語有話:命中一尺,何求一丈。我問自已,成敗之間真的會操之在我?未必,你雖曾努力,至於最後…唉!有誰知?


香港 李沛蓉

剛看完星雲大師,迷悟講談成敗之間,回想起有一次參加成果展,適逢早上縣掛8號風球,成果展要取消,當天我克意請假,已獲公司批准,同學們之前相互配合練習心機白費了,很失望。但是未想到,中午時分天文台突然宣布改掛3號風球,心想已取消的成果展會否如期舉行,真的很開心,不久就收到通知回道場參與成果展,我就懷著成敗感覺的心情去參加。


香港 劉家發

佛教講「如是因,如是果」,星雲大師教導我們成功失敗都有原因和因緣條件,勸勉我們要刻苦耕耘,努力種因,自然會有所收穫,果報圓滿。自古以來,成功陪隨著掌聲,但試問成功背後又有多少失敗、血汗和淚水?長輩們會鼓勵晚輩「失敗乃成功之母」,現今又流行了一句說話:「那不是失敗,而是成功地找出了不對的方法」。所以,縱使我在學業和工作上試過屢戰屢敗,我都願意屢敗屢戰,正如發明飛機的萊特兄弟,也是敢想、敢試、敢做,堅持他們的夢想,最後成功把人類送上天空,拉近世界各地的距離。當然,現實中真的會很難,但我會秉持佛菩薩「難行能行」的精神繼續走下去﹗


佛教大光慈航中學中三級 柯宣儀

成功如蜜甜,失敗如藥苦。人生,正如我們有少年輕狂的夢,卻被時光搧了好幾個巴掌。面對失敗,我們仍然有不斷前行的勇氣,這才是夢想存在的意義。追夢的結果,也許圓夢,也許夢碎,夢碎了也未必是失卻。我們都經歷過失敗,也曾為它傷心過很久,但失敗未嘗不是另一種成功﹗ 劉邦與項羽,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但後人所懷念的卻是楚霸王項羽。李清照曾寫到:「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南唐後主李煜人生悲慘,但如果沒有他的國破家亡,整個宋詞的輝煌都要失了顏色。有時,漂亮的失敗也是一種成功。


佛教大光慈航中學中三級 張婷婷

生命不止,歲月不息。如果把成敗比作生活中的一種滋味,我想很多人會認為成功是甜的,而失敗是苦的。但其實,沒有經過努力獲得的成功,甜味是入口即逝的;只有歷經磨礪,嘗到成功的甜味時,那甜味才會令人回味無窮。我們所付出的努力,正是種下的種子,而成功便是收穫的果實,只有自己經過辛勤培育,收穫時才能品嘗出成功的甜味的精髓所在。實際上,成功是一個長期累積的過程,要想觸摸到成功,那麼就要隨時把握好機會。校內,我積極參與比賽,卻從未在意成敗;因為我認為成功需要不斷地從小做起,從點滴做起。比賽令我積累了經驗,豐富了眼界,也令我離成功更近了一步。失敗,被人們認為是不幸,甚至會覺得浪費了時間,那些付出的精力,卻沒有任何收穫;但真的是這樣嗎?在追尋成功的道路上,我們得到了學識,擴充了涵養,健全了自身;懦弱者被失敗打敗,痛苦迷茫,徬徨畏縮;而強者卻堅持不懈,精進不懈。試問人生在世,又有誰能永勝不敗?失敗讓我們認識到自身的不足,為我們打下通往成功的基礎。成功和失敗真的如此重要嗎?我認為積累經驗、吸取教訓、豐富自身更勝過成功。有些人認為成功與命運相關,但命運,正是我們每一天生活的累積。人生需要百折不撓而不是怨天尤人。


香港 惜然

剛完成學業時,為把自己一生寫成絢爛充實的「劇本」,只管日以繼夜埋頭工作,當在行業裡取得丁點成績時,赫然發現同輩們早已成家立室多年,頓感自己在婚姻路上的缺失。於是一促而蹴,不惜遠嫁他國,以為能改變自己成為一位賢妻,但殘酷的現實卻把我的事業捲入谷底,在經濟損失慘重下所經營出來的婚姻,當然不會好樣。於是掩住事業婚姻均失敗的傷痛回到香港,見到奄奄一息的老父帶著刀疤纍纍的殘軀,悔恨當年離巢高飛,轉瞬白了少年頭……幸好我能懺悔及時,竟得到地藏菩薩加持的威神力,成功地讓老父臨終前,過了兩年多幸福的晚年生活,並圓滿孝道讓他皈依了佛門。功名利祿最後都只是一場空,最成功的劇本原來就在佛法中。我很感恩能安身立命,發願要好好地跟著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法,生生世世行菩薩道。成功與失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香港 如風

大師文中指出;一個成敗之間重要的關鍵,「成功的條件,在乎於自身之健全」,成與敗是一念之差,若要成功必須堅持到底,失敗原因是提早選擇放棄,凡事努力奮鬥信念不變,朝著目標持之以恆即可成功。人的一生經歷各種不同的成與敗,只要堅定信念,相信自己能夠就會能,勿讓負面情緒影響自己思惟,定會注定失敗,成敗之間要有一個健全的自己。


香港 珍省

「成敗之間」是存在我們是否付出過、努力過。有許多人都把「失敗」看得負面,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一個人的成功,其實是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吸取教訓後,才能換來今天的成功。「失敗」可使人變得一蹶不振,變得氣餒,但亦可因此而發奮,令人進步。在人生戰場上,我們必須面對「失敗」,正因為「失敗」能使我們變得更為堅強,一個成功的人生,不在於永不失敗,而是在於能夠屢跌屢起。人生有苦有甜,才算是活得多姿多彩。每個人對於「成功」的定義也有所不同,但都必須經過屢敗屢戰的勇氣和堅持,才能成功。在努力邁向成功的路途上,我們或許會忘記初衷,其實只要享受其中,盡力做好自己,就已經足夠。


香港 小愚

成功的人,一定是從無數的艱辛走過來,他們的特質是不怕困難,不怕失敗,而難關只會讓他們更勇敢地勇往直前。我們的星雲大師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成功例子,他「生於憂患,長於困難」,「以病為友,以忍為力」,以「佛教靠我」為己任,他慈悲行善,黙黙耕耘地推動文化與教育事業,造就了「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現在的成果。還記得去年,到總本山參加「短期出家修道會」,得因緣參觀大師的「一筆字」展品,得知大師因早年常常捱餓的原因,患上糖尿病,而讓晚年眼睛受損,當時很是感動,痛哭起來,很自慚,亦很感恩這位活菩薩;大師一生犠牲奉獻,慈悲喜捨,照亮人間,他是我們的好榜樣。很感恩能成為他的徒眾,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香港 重暢

成功是一個目標,失敗只是一個過程。許多人只是看到成功的喜悅,失敗的沮喪,並沒有看到成敗之間帶來背後的意義。記得多年前與朋友合作做生意,從沒有創業經驗的我,尤幸用心經營,短短半年光景,生意已上了軌道且有利可圖,奈何朋友沉醉在成功的果實裡不思取進,漸漸地大家產生了分歧爭吵不斷,最終走上結業之路,當時由成功走向失敗,心裡有懊惱、難過與不捨 !其後從這事上我得到了啟發,雖然我從成功走向了失敗,但我贏取了一分難能可貴的經驗,更鍛鍊了待人處事的胸襟,這不是從失敗中又得了成功麼 ? 成敗之間,主要是怎去取捨,一切盡其在我,生命滿是美好 !


香港 普緣

世人往往喜歡接受成功,唾棄失敗,但成功的背後,是要不斷的努力,又或要多次的失敗才能成功,所以,失敗是成功的一個過程,失敗後如何面對,才是重要。整天抱怨困難多多,卻不去想辨法解困,也不去找以往失败的原因,從中吸取經驗改善,不自我檢討,不接受他人意見,只知推卸,不肯承擔,註定是一個失敗者。


香港 盧詠珊

拜讀了大師的文章,體會人生總經歷成敗也是我們磨鍊的過程。失敗讓我們勇敢面對挑戰,自強不息,當成功屬於自己時,應該感謝失敗的堅毅而沒氣餒。沒有失敗之因,怎會有成功之果?回想起十幾年前成為大師的弟子不久後,遇到一位師父贈給我梵文的大悲咒光碟示意我在觀音菩薩的護持下要好好地修持,當時初學佛的我面對大悲咒的文字一句也念不上口,覺得很困難,想放棄。因緣下隨喜播放這隻光碟跟著梵文聽誦了兩次,嘗試翻開經本再下功夫,沒想到三天的時間竟能成功地把全篇大悲咒背誦出來。從始大悲咒是我第一個修持的法門,熟念地在半分鐘內完成一篇,成為每天定持的功課。隨順因緣下,學習念誦經文、持咒亦得心應手,使我信念堅定找到學習佛法的方向。文章大師說佛教講「如是因,必得如是果」記起大師曾說 “因緣能成就一切”,成功的背後必是眾因緣的相互依存與成就。人生起落是成長的經驗,有機緣宜把握,没有機緣要營造,機緣未熟不强求。培養氣度,開啟智慧,成敗得失不計較、不比較,從過程中學習,依八正道而行。懂得無盡的因緣,才能有無盡的成就。


香港 本津 

 過去的我,總因不由自主地承擔著過重的壓力,過多的期許;明明拚了命想要成功,但總是離目標、理想很遠,令自己身心沮喪,情緒低落。學佛後明白,一個人之所以能成功,除了機運和努力,正向的心態往往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如大師說:「成功的條件,在於自身之健全」。能夠正面思考,不僅帶給自己善緣好運,也可鼓舞他人。住持永富法師常叮嚀我們,凡事全力以赴,結果不重要,要緊的是要從磨練中讓自己提昇。現在自己只要心存善念,對得起每一刻所處的事,成敗不再介懷了。


香港 馮桂娣

成功的定義,人有各異,自古以來,多少失敗的英雄,其實真正的成功,如關雲祥,岳飛,文天祥,史可法他們赤膽忠心,捨生取義,卻贏得千古美名……而夏桀商紂,雖然貴有一國之君,但因荒淫無道,殘暴不仁,留下什古惡名……通過兩個例子:大師一生以慈悲度眾,一生奉行【以退為進、以眾為我、以無為有、以空為樂】的人生觀,當大師出家的時候什麼都沒有,只有膽量和信仰,為了佛教我要走出去……大師來到佛光山帶領眾弟子,由一塊爛地,連鬼都不來的地方,經歷什災萬難,把佛光山變成佛、法、僧三寶地,佛陀山念館在2012年獲得第13屆【國家建築金獎】之文化教育類金獅獎,2013年獲選【台灣宗教百景】之係等等……大師把佛光山變成佛國和人間淨土,成功是要靠努力和不斷向上奮鬥,精進和懈怠,成敗就是一念之間。


香港 龔敏英

現代人很容易將成功聯想為家財萬貫或建基於社會上的名成利就。往往將個人利益凌駕於社會整體價值之上,不知不覺墮在追名逐利的生活模式中。大師文章提及:「成功的條件,在於自身之健全。」如我們能發揮所長,不為世俗物欲所牽引,以三好四給致力於貢獻社會服務人群上,必然能建立出成功的人格。多閲讀大師的著作,跟隨大師的言行舉止,當我們為人正派、有道德觀、用心對待每一個人、對社會有正向影響力,人生的成功也定必在望。


深圳 毛毛

毫無疑問,成功是每個人都嚮往的,失敗是人人都拒絕的。大師的文中列出了無數的「成功」和「失敗」的案例,大家似乎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可是,每個人對自己的人生是成功還是失敗的定義是不同的。有時候,同樣一件事,在不同的兩個人身上,體現出的可能是不同的感受。例如,兩個年青人,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了十年,都達到了年薪五十萬的管理階層。A青年認為自己已經很成功了,因為,他想要的目的達到了。而B青年卻認為自己仍然是個失敗者,因為他的目標是終有一天自己做老闆,每年有千萬上億的收入。所以,成功與失敗,完全取決於每個人的慾望和選擇,達到了自己設定的目標,便覺得成功了,未拿到自己想要的,便覺得自己是失敗的。可是,慾望,是會不斷提升,永無止境的。如果不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對物質的慾望,對關係的期待、對榮譽得失的看重,會讓我們一生都陷入「成功與失敗」的循環判斷中。唯有重新審視自己的貪、嗔、痴三毒,才能放下對「成功」的執著,對「失敗」的抗拒。做個淡泊寧靜,少欲知足的人,肯定是幸福的,那麼,這種心靈上的幸福,可以定義為成功的人生。


香港 誠蓮仁

身處動盪時期的大環境影響,人或多或少感到浮躁不安,種種顛倒的是非,令心更是繃緊起來。思緒紛亂中,嘗試以禪修穩定一下身體,希望把心調得柔軟。可是多次盤腿靜坐後,心沒有變得柔軟,換來的反而是越來越緊張。唯有先擱下,覺得自己很失敗,很是沮喪。後來換個法門,持咒。不久突然想起《心經》中的「以無所得故」,若有所悟,我居然忘記了禪修並非要達到一個效果。且以這顆煩躁的心作為所緣境,藉假修真,管他成敗,堅持如法的去修就對了!


香港 學願

成功與失敗的定義 人如果一生往往在平安無事中消沈,生命也最容易消失,在痛苦、磨難、挫折和失敗中能夠奮發向上,生命也才會奔騰燃燒,只有經歷過痛苦、磨難、挫折和失敗才能成就人生的輝煌,成就生命的燦爛。失敗並不可怕,失敗乃成功之道。佛法逆增上緣,即逆境考驗道心,困難激發潛能。


香港 悟空

甚麼是成功?甚麼是失敗?真是很難定義。就如當選總統,應該是成功,但就最近很多國家的領導人處理疫情上,拖拖拉拉,做成疫情蔓延,捐失多少生命財富?從這個角度看,可以說是失敗。就一般人來說,讀書考試甚或比賽,不能說取得第一就是成功,其他就算失敗。所以大師說成功的定義,人各有異。你用心栽培子女,教導他們做人的道理,不學壞,可以說是成功的父母;你做生意,有道德良心,不謀取暴利,不刻薄下屬,可以說是成功的商人。但真正的成功,在於自身之健全,應該是屬於對人有利,對社會有功,崇高的人格可以永留在人們的心中的人。不是嗎?


香港 麥鳳儀

成功的定義基於人各有異,不能只以成敗得失論英雄。可是,一般人都只會從世俗的角度去䚘量得失,普遍認同賺錢能力高就等如事業有成、名校畢業就是達至成功之道。真正的成功,理應建基於個人崇高的理念,達至千古留名,造福人羣。古今賢傑在文學、哲學、科學、醫學、藝術、音樂方面等等的成就,絶對值得我們以他們為學習榜樣,永遠讓這些智慧延續傳承下去,讓世人理解何謂成功之道。


香港 小草

很多人窮一生的精力在追求成功, 視為生命目標及意義。我們從小進入校園開始, 便步上一條要追求成功的道路, 於是在學業成績排名榜上競爭名列前茅, 讀書變成求分數;走入社會工作後, 在事業上拼搏, 為滿足金錢、 地位、權力的欲望, 不斷向上追求, 期望擁有越多越有成功感, 而社會大眾普遍價值觀, 也視之為成功人士, 於是迷失在追求外在物質上, 而無法面對失敗時的失去。然而追求成功本是積極的正向態度, 大前提是我們必須先建立正確人生觀, 在有意義的事情上追求, 成功才顯得有價值。而我所追求的成功便是幸福快樂的生活。


深圳 蔣寶雲

成功失敗,不在於命運。在於你願不願去付出,敢不敢去嘗試,這是很重要,就拿我來說:在二十幾年前剛剛來到這座城市,順利的進到一家幼兒園,做了一名生活老師。也很幸運遇上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園長,她有一天就問我喜歡幼兒園工作嗎?,我很高興的回答:(喜歡)。我的夢想是當一名幼兒老師。她就鼓勵我去報考學前教育大專。當時考試成績有一門沒及格,就沒能報上。和我一起的同事她就考上了。我在想,我也很努力在復習功課呀,怎麼就考不及格呢?心裡有點難受,但是我熱愛幼兒事業沒變呀。又過了兩年,我們老園長又給我機會報考,1996年首屆全國高級技能保育員班。經過一年半時間,苦讀和苦練終於把證拿到了。我當時很高興也很興奮,這算不算和我的夢想又進了一步呢。所以呀成功的定義是每個人都不同的,只要你肯努力,就會一定成功。佛教講:(如是因,必得如是果),沒有經過春耕夏耘,如何能有冬藏呢?


深圳 巧雲

我們置身一個功利的世界,這個社會好像有一桿秤,用人們心照不宣的所謂准則,無情地為每一個人貼上成功與否的標籤。而標籤一旦貼上了,痛苦就開始了。為了追求大眾眼中的「成功」,多少人不計後果追名逐利,結果卻以慘淡收場。究竟何為成功?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內心世界,成敗與否,在於自己對於成功的界定。你想要的究竟是什麼樣子的成功呢?只有正視這個問題,才能掙脫世俗的枷鎖,擁有心靈的一方淨土吧。我總是羨慕我認為很成功的人。「她怎麼長得這麼好看,又瘦又白腿又長,跟個明星一樣。」「她們家真的好有錢啊,隨便一輛車都夠買一套房了。」「她畫畫真厲害,不是專業出來都能畫這麼好啊…」「她跟她男朋友真幸福,光看照片就覺得生活好溫馨」…我不停地羨慕著我眼中成功的她們,越來越否定自己。現在想想,真是可笑。大師說:「成敗之間,操之在我」。只要我為一件事情付出了時間和精力,一點點的進步與成長也能算作成功!只要我熱愛生活,積極工作,別人看來不值一提的收穫在我這裡也能算作成功!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更加充實自信,未來可期也是一種成功!


深圳 王芳

成功的定義,人各有異,成功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每個人都喜愛成功,痛恨失敗,但失敗是成功之母,擁有成功之前,要經歷失敗的打磨。失敗打擊也是痛心之痛,曾記得,在深圳找工作時,因自己無文化,身高條件等問題,面試屢屢失敗,當一家公司接受我時,心裡是多麼激動,進入公司後,屬自己本職或非職的事情,都用心去做,從不抱怨,不計較,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所以第一份工作一直做今天。走過人生幾十年後,我現對成功的感想與眾不同,我現的感想終局就是有個和睦的家庭、孝順的孩子、愛你及愛你家人的先生,這就是我想要的成功。


湖北黃石 惟真

大部分人都追求成功,認可甚至羨慕成功的人。所以有成功人士、成功學,但也有人覺得現實中這兩個詞過於功利,不講是非,只論成敗。還有人說:成功只有一種,就是按自己的想法過一生。設定一個目標,經過努力最終完成它。不同的觀念和認知,會有不同的目標。古往今來,許多高僧大德歷經千辛萬苦,荷擔如來家業,接引無數眾生。還有活著就是為了愛的特蕾莎修女。他們無疑都是成功的,而且是普通人難以企及的成功。見賢思齊,我們做不到那麼好,每天進步一點點,日積跬步,也終能至千里。若原地踏步,那就注定失敗了。沒有天生的彌勒,沒有自然的釋迦。自勉。


香港 劉詠儀

失敗乃成功之母,成功之前,必經過失敗,我們可從每次失敗當中學習,令自己更加堅強,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其實,過程比起結果更重要,如在道塲服務做義工服務大眾,每次活動都少不免經歷很多困難,每超越一次困難,人就成長一點,經驗又累積多了,下次做得會比這次好,如因為困難失敗,就退失菩提心,就永遠不能成功,住持永富法師也經常跟我們說,做事認真,但不當真,我們要盡力做好事情,但結果不要看得太重,不要計較太多的成敗得失,學習進步是最重要的。


香港 熊素心

古今中外,多數人都熱衷於成功,而害怕失敗。其實「 成功 」是以什麽標準去界定?往往因人而異;而對「成、敗」的看法,也會受時代,和文化背景不同而有差別。其實,反觀現代社會:人們在「成、敗」之間充滿迷思,和謬誤觀念。因此延伸出許多虛假的「成功」,和社會亂象。如何才能正確看待「成敗」呢?那就得消除迷思,培養正確的「成敗觀」。讓我們佛光人從「心靈環保」工作做起,積極將「八正道」中的「正見、正思、正念、正語 ⋯」落實在生活上,影響親友吧!結論:心保工作做得好,大家的「 成敗觀 」更是自利利人!


香港 關榮蓮

無論成功或失敗都有其原因,大師更說『「成敗之間」,操之在我,能不慎乎!』。跟據我個人的經驗,成功的密碼有以下4點:1. 發心立願:所謂「心一發、事必成」,立定清晰的目標是成功的第一步。2. 鍥而不捨:定下目標後,努力去做,不會因困難而輕易放棄。3. 態度認真:做事不輕率,認真的態度自然是成功的關鍵。住持永富法師還教導我們,「凡事認真而不當真」,凡事認真去做,但結果便要隨緣,不要執著。4. 廣結善緣:除了個人的努力,成功的背後,有時還需要很多助緣的配合,這就是廣結善緣的力量。過往常會因成功而雀躍,因失敗而痛苦,著重結果,因而內心起伏不已。


香港 鍾慧珍

感恩有善緣拜讀星雲大師的慈悲開示,明白凡事皆有因緣,成功與失敗,都各自有其原因。 大師說「 成功的條件,在於自身的健全」,更讓我猛然醒悟,要好好用功,把人做好,把事做好,勤勞精進最重要。 很多謝 住持永富法師及眾法師的辛勤努力,製作「迷悟講談」, 讓我們能多角度的去審視及實踐怎樣去做把人做好, 內心多了很多曙光, 人也多了很多動力, 非常感恩。


香港 惜乘

《成敗之間》 在求學考試時,能拿下高分,當時視為考試成功,能入讀心儀學院亦叫做成功入讀,究竟是父母成功,老師成功還是自己成功呢? 在商場上能簽下一份萬人希罕的合約,視為簽約成功。究竟這又是誰人成功呢?換一個角度看,失敗者是否成就了一批追逐成功的人?沒有失敗成功就不會出現,或者根本沒有成功這回事,只能說結果出現。 盡過力圓滿事件就好,每日反省有否虧欠別人,有否做了欺騙自己的事。 個人看法成功就是在每個喜怒哀樂當下,用正思維多角度看人及事,這個轉念態度也算是當下成功吧


無諦  香港 

未學佛前,非常著重於事情的成果。成功時便沾沾自喜,但遇上失敗,即懊惱自己不夠勤力和技不如人,總是自怨自艾,心情沮喪!學佛後,知道事情的成功與失敗皆有其因果,過程也至為重要。當遇上合適的助緣,自然水到渠成;反之,遇到挫折,應視為逆增上緣,反省失敗的原因,日后作為改善。凡事隨遇而安,只要盡力而為,便問心無愧,不氣餒,繼續努力學習,不要被得失影響自己的人生價值觀!


廣州 徐慧茹

在因上竭尽全力,在果上随顺因缘。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缘分,经历的事情越多越会发现,世间事,不是求来的,不是努力来,是应缘而生的。学佛求内心清净,少烦少恼;求诸事放下,恒顺众生;求空性,无相无为。都不是求来的,都是平凡的每一天日积月累,自然而然融会贯通的。又如考试,初时无概念,书本又厚又难;随后入得复习备考之流后,考点众多,知识点散乱不成体系;后来开始应考,考试成绩可能没过,失败了,开始查漏补缺,继续烧火下功夫;再考,可能差几分没过,又失败了,那就继续努力,继续查漏补缺,梳理知识脉络,把书都翻破了,笔都写完好几支,笔记本都记了厚厚一大本了,这时你会忽然觉得胸有成竹,等着开考,逢考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