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迷悟之間——人生十二問》心得分享

香港 吳國維

看過這一集的「迷悟講談」,令我內心感到非常羞愧,因為我的十二個答案都是不足或是答不出來。明白自己的不足,所以太難去寫這次的心得。感恩大師和常住給我一記當頭捧喝,我希望躬身自省,好好把握自己將來的人生。


香港 小釗

懂得反省,是進步的基礎。拜讀星雲大師的《人生十二問》,看得我汗顏滿面,心中充滿著慚愧。因為發現自己為人兒女,未有用心盡好做女兒得責任。對別人的恩情,視為理所當然。對人生,不曾好好珍惜,許多的時間花在飲食享樂中。大師提醒命運都是由自己所做的因果而成,想命好,要靠自己主動,培植善因善緣。以往的已成過去,惟有懺悔,抓緊努力現在,才能無悔此生。


香港 如風

大師文中提出十二個問題,作為自我反省鋼領,是讓心靈得到昇華,因繁囂生活壓力,感到心煩、意亂、迷茫的時候,應靜下來,獨.處反省自己,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才能知道自己需要什麼、追求什麼。這次疫情雖然造成諸多不便,但可以放空自己,閱讀大師著作,調整一下自己心態,梳理思緒,認真評閲自己過往經歷,深切反省,改往修來,珍惜當下,世間無常,在短暫的生命裏圓滿自己。


香港 麥鳳儀

自幼生長在一個很傳統的家庭,眾多兄弟姊妹,只是父親一人工作養家,所以各人長大後,都盡責任供養父母,直至雙親百年歸老。我是一個很感性的人,也會量力而為去幫助有需要的人,定期捐款資助無國界醫生等慈善機構,到醫院去做義工探訪病人。或許人生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但仍希望能取之社會,能回饋社會。「蘇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未經檢討反省的生命,是沒有生存價值的生命」。身為佛弟子,更應把握有限的人生,勤修戒、定慧,去息滅貪、瞋、痴,放下我執,歡喜自在,去珍惜此時此刻每一個當下。


香港 葉麗珍

人生敷十年,從未想過問自己事有所為,有所不為的事,今天讀了大師的文章,才能省悟過来,原以为自己所享有的都是必然的,原来我們要報答父母師長深恩,有能力要為社会服务,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事事為别人着想,時時刻刻要尊從師父上仁的教訓,行三好四给的精神,為有需要的人服务,為佛教作出貢獻,去除自己的貪瞋愚癡的行為,做一個有意義的佛教徒。


香港 賴健芬

聆聽完星雲大師的人生十二問,覺得慚愧十分,自問從來沒有想過如何對國家,對社會作出任何貢獻。生於香港起飛的年代,香港這個家,這個社會給我很多資源和機會去實踐今天的我。安穩而生機處處的童年,青年到現在步入中年。眼看今天的香港及我們下一代青年人很多都生活在憂愁無奈,沒有將來的負面思想中。很想能夠為今天香港帶來多些正能量。因此作為佛光人希望自己常行三好四給, 給人信心,給人喜歡,給人希望,給人方便來感染身邊人,能夠自利利他,自覺覺他為社會帶來一點正能量。


香港 潘寶儀

我們修行學習佛法,需在平常生活中實行及實踐。儘管人是活在責任義務裡,對自己的工作,不管有沒人有興趣,那是因為需要照顧家人。除了責任以外,我們應當是一位菩薩道的實行者,首先要改變自已的氣質,學習佛性,再來佛化家庭,然後佛化社會。這樣,自己改變了,發揮佛性,學習包容,別人也會随着改變,社會環境便會達致和諧。所以「行」是很重要的,所謂「行者常至,為者常成」。若果只說不做,怎麼可能學佛有成呢?


香港 馬喜娥

學佛以來,一直都是秉持三好四給的原則去老實修行,但今天讀完大師的人生十二問後,卻發覺原來自己的修行很膚淺,十二問中竟有很多項都是自己未曾想過的!看來我要好好思索,好好反省!吾日三省吾身,每日反省自己有否過失、能否摒除自我為人着想、是否福報人間; 若我們能時常自作反省、放下自我、社會就會和諧少爭執,若我們能多行善事、多結善緣、人生就會處處佳境!自我反省,尤如戒定慧、實在是為人為學的基本功!


香港 悟空

童子軍日行一善,佛教徒每天三皈依回向,都是提示我們要從個人的狹隘空間解放出來,開闢另一遍無邊的新天地,邁向更廣濶的人生。大師的十二個問題,實在很值得我們好好參透。自己是如何來?去是如何去?如何在世間歡喜自在生活?如何找到真心本性?如何安排今生的好因好緣?大師點出原因,將自己建立在國家社會之上,遇到一點挫折,不肯先檢討自己,就先怨天尤人,居心不正,所以經常生活在憂悲苦惱之中。周利槃陀伽和提婆達多的例子很值得我們警惕。每日思考這十二條問題,反觀自省,培植善緣,隨著心的逐步清靜,所謂:眾生心垢淨,菩提月現前。世界將會不一樣!


香港 梁意貞

閱讀星雲大師的「人生十二問」後,讓我明白世界給了我衣、食、住、行的因缘,自覺很慚愧,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圓滿。想起未學佛前,喜歡購物,看見便宜的東西就想買,物品甚至過了保用期也未用到;學佛後得知這是貪欲的表現,現在有需要的東西才會買,家裏的空間多了。現在每月吃二十天素,住持常常說,放大肚吃素才能立定脚根做好人,吃素不殺生就是慈悲。我也體會到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我應好好把握因缘,在日常生活中,把大師的人間佛教理念,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缘利人天,用歡喜心落實在生活上和宣揚出去,希望人人都有得問佛法的因緣,為這個世界增加正能量,共創和平、歡喜的人間,這是我的「人間十二問」的心得。


香港青年 劉家發

感恩大師送給我們的十二個問題,讓我們反思人生的意義。一切因緣生,我們遇到的人與事都是因緣果報,大師教的佛法一直都很淺易,我們常常念的佛光四句偈已經夠我們好好學習。「慈悲喜捨」是佛教教的四無量心,大師也教我們惜福,珍惜每一個因緣,珍惜地球資源,珍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鼓勵我們廣結善緣,以佛法關懷身邊的人。每天三省吾身,為自己的不足和犯錯檢討和懺悔。最後,就是要感恩我們周遭的一切,感恩我們的師長、家人、親友,更感恩給我們佛法的法師。


香港 陳麗芳

通過仔細閱讀大師文章「人生十二問」,內心十分感恩。大師用「問自己」的方法來教導我們在做事時,必需要求自己,健全自己,才得以生存;必須反觀自省,培植善緣,才能邁向佳境。我要運用這方法於修行上,來問自己,了解自己那裡未達到要求,把未做好的去實行,實現起來,健全自己。文中開首的一句話是對我最受用的,它不斷鼓勵我,就是:「人,必須時刻躬身自省,才能夠修德進業。」當我受到挫折時,我反問自己我有躬身自省嗎?這句話讓我不易放棄,很感恩。我所修的是〈十修歌〉,我是依〈十修歌〉而修的,〈十修歌〉很淺顯、白話、易明,但要自省真正的意義,我覺得是修行十要,我依着做,人我相處就變得容易多了。


香港 因諄

大師説吾人每天都在想自己的利益,很少关心他人的福利。佛教説~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本來就沒有一個我,但我們都為了這個不存在的我的利益,不斷營營役役,甚至作奸犯科,殊不知做了業,到頭來是要受果報的。我們在修行的路上,要培養出菩提心,明白同體大悲,我即別人,別人即我,一步一步去看淡自身利益,多爲大眾著想。


香港 普宜

這十二个人生問題,是三世因果関連的問題.如大師説,人必須時刻躬身自省,才能夠修德進業。這生修來人生,生活在沒戰亂的國家,還可以聽聞佛法,父母健在,還有機會孝順父母,是何等的美好。既然美好就要惜福惜緣。還要本著慈悲,尊重別人,不侵犯別人,要把自己的思想行為居心立正,嚴加控制情緒,來降伏煩惱,沒有煩惱就會歡喜自己,減少自己的身口意惡念,每天檢討自己,健全自己,反觀自省,培植善緣,才能邁向佳境。


香港 本津 

星雲大師在「自學之道」一書提及「自覺」是佛陀的教法,也是因「自覺」而「自學」,成就了他一生的抱負,令人十分敬佩,及要多加學習。「自覺」離不開自我反省,古云:「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大師文章中給予的「人生十二問」,揭示我們日常各種需要反省的人事物,是很好的自我健全心靈妙方。每晚睡前我有反省自己的習慣;如今天所作是否妥當?是否努力等等。今獲大師寶貴的反省指引,更具啓發方向。人生有限,應加緊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啊!


香港 道淳

當看到這十二條題目,讓我內心不斷反省、思考,到達能做到多少呢。題目讓我感受到世間上是沒有理所當然的事情、沒有一定這樣的事情。正如文中提及「人,必須時刻躬身自省,才能夠修德進業。」這句讓我深深的反省,學佛多年有多少的進步嗎?也讓我反省學佛好像很艱難,但不繼續修行下去,是否以後就這樣輪迴,不能跳脫生死呢?這大半年來,不管在香港或全球,都是處於一個混亂、恐慌的境況,但國與國間是充滿著仇恨、人與人之間是充滿了怨對,我覺得這人生十二問,要讓全世界的人問問自己的問題,有沒有檢討自己不是才怨對別人呢。現代的人因為科技的快速先進,往往張顯別人的不好到第一位,不管新聞真或假,只是盲從一方向。所以做人一定要好好善待自己的各種因緣、自我反觀自省,讓自己多結善緣,這樣才能達到做一個真正的人。


廣東東莞 磨相勇

我們呱呱墜地,為何是先要哭?可不可以這樣認為」是上一期生命臨終時,回想自己走過的一生,種種的言行和起心動念,突然有所醒悟,但發現因已種下,後悔來不及,唯有默默落淚在心,到了這一世,眼看就要走以前的路,怎麼辦呢?只能拼命的用哭來警醒自己,有機會一定要改過「這樣哭完,新的生命就開始了!這集的十二問,拷問著靈魂,我有做到了嗎?應該怎樣做?很有幸此刻有因緣得聞佛法,有佛光為我們指引,所以一定要精進修持,信·受·奉·行。那麼這一期畢業之時必定祥和之在,心似蓮花開!


香港 楊彩芬

人生十二問,大師給予我們反醒的問題,思考學佛的人生該如何利益別人,觀照自己,磨練自己。人要自我成長,就像要上升的火箭一樣,不斷的丟掉累贅的廢物;使用燃料時那是儲蓄著動力的有用之物,用完了動力不扔掉它的空殼,便成為上升前進的累贅。人生應當要不斷地落實於現在,努力於現在;活在當下,有了成就,緊記不執著成就,那就依照大師的教導。消融了自我的執著、自我的煩惱,反醒自己,外在因緣都是在變化的,心的潛力是無限的,通過轉心可以轉境。我們才能在日常生活中發揮自利利他的精神。實踐佛教的大智慧,以及平等的大慈悲;實際上就是自我的無限自在與無限包容。


香港 善喜

人生經過數十寒暑,雖然並非一帆風順,但亦可算是平穩度過。從來沒有思考過這一生中的功與過,拜讀大師「人生十二問」,令我對每一問題都細心思考,評估自己。如果沒有來到道場學佛修行,相信仍然停留在世間的貪瞋愚痴疑嫉中打轉。閱讀大師的書籍,認識人間佛教,令我思想轉變,遇到困難,也會平常心面對。與人相處,時常抱著如大師所言「您對、我錯」之心,給人歡喜,多結善緣,自然享有歡喜自在的人生。


香港 重偉

從前的我,每逢遇到挫折或不如意的事,都會怨天尤人,「為什麼不幸的事總發生在我身上?」從不會想到是好是壞可取決於自己的行為,不是憑空碰運氣,也不是第三者所能操控。

自我接觸佛法後,得知世間萬物皆有因緣果報,「惡習結業,善習結果」,感恩星雲大師在文中引渡我們如何反省自己,要有慚愧及感恩之心,除了不好的事情要反省,懂得懺悔和補償,好的事情更要反省,懂得感恩和回饋,現在的我正開始學習,我要反省自己要做到慈悲喜捨,更要反省自己要做到精進修道。


香港 余昝萱

讀誦「心經」是自己每天的功課,但苦心自問有否隨文觀想,真的做到「觀自在」嗎?自己的起心動念時刻在天堂及地獄之間往來不停,亦反問自己是否向外攀缘,妄念纷飛,令自己作不了主,心有罣礙,不能放下,但要放下談何容易呢?就以大師教導的「提放自如」而取代之,當提起就提起,當放下就放下,能如此,那麼就會擁有一個歡喜自在的人生。


香港 珍省

香港人總是過着生活節奏急促的生活,根本沒有時間真正停下來反省自己。

對於別人的批評,我們總是不願意接受,會搬出種種的藉口來掩蓋,從不認真反省自己,但其實旁人提醒可使我們反思,令自己得到更多成長的養分,從挫折中學習。沒有經過反省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反省過自己,才能重新尋找自己的人生價值及目標。

在生活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崗位,應時刻反省自己的責任,因為所有改變都始於微小的開始,我們應時刻檢討自己的表現,不要被喜悅沖昏頭腦,應力求進步,人生才更有意義。

人生就是要不斷追求進步,這樣才能超越和突破自己。


佛教大光慈航中學中六級 梁俐敏

人生十二問,很多人未必都有認真地想過?我們生於這個世界,存於這個世道,看著時代變化,感受著旁人的情緒,體會著旁人無法體會的情感。那麼我們又是否真的想過這個世界上的我們又是怎麼樣的呢?這個世上的我們又可以活成怎樣呢?不要去抱怨這個世界的不公平,因為那是沒有用。不要去爭吵他人對我們的不理解,因為理解你的,便會理解你。不要去指責他人,因為人人都會有所不足。不要去做無用的事,因為我們應該做更好的事。當我們想成為更好的人時,應該明白,自身永遠是未知數,只有突破自己,反省自己,正視自己,才會明白,這個世界的所有光,應該是由自己創造的,而不是依靠他人,更不是埋怨。


深圳 毛毛

大師的這篇篇《人生十二問》教我們如何自躬自省,如何一步步去除心靈塵垢增加內在力量的指導策略,具體到如何進行自我提問,我們只需每日照此十二問操作,定然收穫良多,其實,一一自我提問並不難,難在每天要堅持這樣問自己並懺悔糾正。一條條過下去,我還尚未找到答案的疑惑有:六、我明白我自己來是如何來?去是如何去的嗎?九、「吾日三省吾身」,我第一、第二、第三省是什麼呢?十、我在世間生活,如何才能歡喜自在呢?幸而看到最後,發現一條黃金法則:吾人必需要求自己,健全自己,才得以生存;吾人必須反觀自省,培植善緣,才能邁向佳境。仔細思索一下,粗淺拙見如下:誰不想活得歡喜自在呢?其實,這在於我們怎麼定義「歡喜自在」,每個人對這四個字的感受是不同的。我的歡喜自在其實已經有了答案:做有意義的事,做有價值的人。從佛教的角度來說,吾人因困於無明,在十二因緣里來回輪轉,不精進修行就無法脫離這六道輪回,所以,如果不趁今生精進修行,獲得般若智慧,那麼,估計我們從哪來還得回哪去。思考了一下,吾之三省,應立足於:我今天是否有做到珍惜每一刻時間?珍惜每一個生命?珍惜每一次善緣?珍惜時間,就是讓自己不浪費生命時光,創造今生最大的價值,才不枉來人間一趟。就像大師的「人生三百歲」一樣,我也按照「兩百歲」來活?珍惜生命,就是善待遇到的每一個人、每一種生命,不管是貧窮富貴之人,還是阿貓阿狗,用行動來尊重並真心地愛護他們。珍惜善緣,面對每一個珍惜愛護我的身邊人,真誠相待,盡全力,用感恩的心來回報他們。一句話: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


深圳 龔蘿燕

人,必須時刻躬身自省,才能夠修德進業。以下十二個問題,都是吾人應該反省的問題,不知你是否問過自己?

一、我出生在人間,曾否做過有益於人間的事呢?答:我有做過無餵的佈施,因為無餵佈施能讓人遠離恐怖,遠離痛苦,得以平靜身心,在別人失去最親愛的家人時,聯繫上我,我會誼不容辭第一個時間出現。

二、我對於父母師長的恩德,有盡心盡力地報答嗎?答:非常之懺悔,因為社會的進步改革,我背井離鄉,所以不能在他們身邊照顧及盡孝,我唯一能做到的只有用金錢和精神上給予他她們一點支柱!

三、我享受世間各種好因好緣,回饋了多少呢?答: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就拿我上班的這家公司來說,因為我沒有一技之長,進入公司也就是白紙一張,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就連%比都不會算的我,在公司得到同事們的幫助及老闆給了我不同的平台加之我的好學,所以從1993年進入公司至今還在職。

四、對於師長、親人、朋友、社會,我有虧欠他們嗎?答:虧欠的太多太多,社會給予我們安定的生活,師長陪伴我一起成長,親人給予我的關懷,朋友給予我的幫助。

五、世間給我衣食住行育樂的因緣,我是否也給他們因緣呢?答:非常懺悔,還真沒有給過。

六、我明白我自己來是如何來?去是如何去的嗎?答:真的沒有明白自已來是如何來的,只是學佛後明白一點,去是如何去的,那麼就要好好修,累積因緣福報缺一不可。

七、我可曾算過自己的內心世界,每天在天堂、地獄間來回多少次?答:無法計算,喜怒哀樂隨之念頭生起。

八、我能夠說出自己每天如何在貪瞋愚癡疑嫉的生活中打轉嗎?答:每天都有在貪瞋愚癡疑嫉的生活中打轉,好在有學佛的因緣不斷警示自己。

九、「吾日三省吾身」,我第一、第二、第三省是什麼呢?答:第一省我要照顧好我自己,照顧好我自己才是最大的孝,第二省每天堅持誦經不能懈怠,第三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十、我在世間生活,如何才能歡喜自在呢?答:拿得起,放得下,不執著。

十一、我應該如何消除煩惱,去除無明?找到真心本性呢?答:充實自已,聽聞思修,深入經藏。

十二、我如何安排今生今世的好因好緣呢?答:珍惜每一個當下,把握因緣。以上人生十二問,包括我與他人的問題,我與社會、國家的問題。我與他人之間要廣結善緣和睦相處,我希望我有能力時為社會做一份貢獻,不給國家增添麻煩,與國家之間要和諧共處,我要廣結善緣,培養善根因緣福報,修養慈悲善心,增長智慧,才能邁進佛國淨土。


香港 尹林鈴珠

大師提出的人生十二問,猛然回顧,自己常在六道中徘徊。手心曾經向上也向下,感恩好因好缘,也經歷挫折的洗禮。我思惟第十問「如何才能歡喜自在?」唯有正知正見,才能心甘情願,面對無明煩惱。深信八識田中,仍有善美種子,應將它發揚光大,隨缘做好事說好話。面對毀謗,當做逆增上缘,我們就能在佛法中,找到安身立命。透徹了解人生十二問,我們歡喜自在,邁向康莊大道!


佛教大光慈航中學中三級 張婷婷

人生十二問,給了我們人類,一個反省自身的機會。我出生在人間,是否做過有益人間的事情呢?人類生存賴以環境,但其實自出生以來,人類對環境的掠奪就從未減少。砍伐森林奪去動物的家;工廠排放的廢氣污染空氣,亂丟垃圾導致海洋垃圾的增多…這都是我們面臨著的挑戰。而生而為人,我是否重視這個問題呢?我是否每日都在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是否每日都在浪費本就貧乏的資源?看著城市裡大大小小的汽車,轟鳴聲伴隨著尾氣排向天空;那些被廢棄的紙張背後是一顆顆樹木。這是人類背後的貪所促使的,我們卻是否真的有停下來反省自己呢?對於師長、親人、朋友、社會,我有虧欠他們嗎?我們每日都在想著自己的利益,卻很少關心他人。對於師長,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老師們無私的奉獻知識,為貧瘠心靈注入精神糧食,他所犧牲時間教導我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而我是如何回報的,我有虧欠他們嗎?對於親人,從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從蓬頭赤子到豆蔻年華,是父母對我含辛茹苦的養育,給予我耐心、鼓勵,才成就如今的我。對父母的恩情,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而我是如何回報的,我有虧欠他們嗎?對於朋友,逆境時支持,困難時陪伴,質疑時相信,這都是互相的。所以,當一方在疏遠時,與另一方的距離也越來越遠,對於他們的幫助,我有虧欠他們嗎?對於社會,在非洲,孩子們在飽受貧困之苦,沒有教育,甚至基本溫飽都是問題;在敘利亞,那些倒塌的民房,不知何時出現的炸彈,一切生靈塗炭。反觀我們的社會,我們不想讓後代步入後塵,而我們又為這個社會做了什麼,我們虧欠了這個社會什麼?人生的問題更僕難數,有時候我們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卻不肯反省自身。感謝香港佛光道場的分享——人生十二問,讓我在迷悟之間有機會反省吾身,令吾心豁然開朗。


香港 吳志勇

學佛就是一門反求諸己的功課!大師的「人生十二問」中,包括了我與心、我與他、我與社會國家的問題,在在都是叮囑我們,不能怨天尤人,要從心出發,自我健全,才能邁向佳境。現實社會生活中,當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往往都是先埋怨別人,很少會自我反省。不是嗎?最近新型肺炎全球爆發,在媒體上聽到一些推委的言論,當中不乏一些國家級的領導人!聽過大師的一個很受用的「壞人與好人」的故事。一個家庭裡,好人多會容易起紛爭;壞人多返而會比較和諧。當中的道理很微妙!凡事能自我反省,覺得自己有所不足,慚愧自己是個「壞人」;因而自我發心,要改過遷善,這樣的家庭一定和諧,萬事興旺。

這門功課,我平時在家中實行都感到吃力,但是十分受用;能夠磨鍊心性,自我健全!


香港 學念

閱讀〝人生十二問〞的文章後,自覺很慚愧,因我從沒有思考過這些問題。有感大師這十二問有如一面人生鏡子,觀照著自己的一舉一動, 如果每個人能依照這些問題去深入思考或自我反省及檢討,相信這世界會變得美好及充滿希望。 而下一代的品德培養,更容易灌輸正確的觀念了。


香港 尊頌

大師的「人生十二問」如醍醐灌頂,促使我立即為現有的生活作一個全面的自我反觀;例如作為國際佛光會的組長,我有為組員提供最適時的照顧嗎?有如實奉行大師「三好」和「四給」的精神嗎?很慚愧!自己應該可以做得更加好,提供更貼切的服務給他們。以往只懂得反省和自己有關係的人和事,原來反省的範圍應詃是廣大無邊的,譬如我曾否做過有益於人間的事呢?世間的一切都和自己有關聯,有了「人生十二問」作為反觀自省的指標,以後我可以活出一個更好的自己,把最好的奉獻給人間。


香港 小愚

拜讀星雲大師這「人生十二問」的文章後,如當頭棒喝,我只能用「慚愧」、「感恩」這四個字來回應。「慚愧」的是,我從來没有作出這深層的自省,常常認為,現在安逸的生活,是自己前半生努力得來的成果,與人無由。文章讓我反思,了解一個人是個體,也是緣生的,都是彼此相互依存。没有父母的養育,師長的教導,乃至社會、國家給與的機會,那會成就今天的我?「感恩」的是,自己有好恩好緣,能在這後半生,得聞佛法,得遇這麼多的大善智識,用種種的善巧方便,循循善誘,教我如何不努力﹗大師一再強調,「要求自己,健全自己」,我想我們應要將這「人生十二問」列為每天的功課,每天反觀自省,那怕每天只進步一點點,總比原地踏步的人生來得精彩﹗


香港 張潔妍

「人生十二問」讓我想起了一則禪門公案,白居易向鳥窠禪師請法時問道:何為佛法宗要?鳥窠禪師回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就說:這麼簡單,連三歲小孩都懂。鳥窠禪師馬上回應:三歲小孩雖然懂,但八十老翁行不得。很多事情我們都懂、都明白,但是沒有行動,沒有坐言起行!從來問題都是問別人,很少問自己,很多人不願意改變,也不容易接受新事物,大師提倡「三好,四給」,它也不是口號,是要我們落實在日常生活中,與人為善,廣結善緣,慈悲喜捨!


香港 馮桂娣

吾人必需要求自己,健全自己,才得以生存……雖然短短幾句說話,令我茅塞頓開,大師的十二問,就像醫生問疹一樣,你哪裡不舒服,有病就要體醫生了,病向淺中醫,不要病入膏肓才去醫治。做人都是一樣,要經常檢討自己,嚴格要求自己,【不怕無明起、只怕覺照遲】。我最近發覺自己對媽媽的關懷不夠,當下我就發願,疫情過後我一定要回鄉下探媽媽,好好陪伴她,等她開心,快樂,我要履行自己的承諾,要好好孝順媽媽。大師提倡「五和」,【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我一定能做到,人具德,人必敬,人成即佛成。


廣州 徐慧茹

总述:学佛修心要多忏悔,常忏悔,日日忏悔。投胎女身,情感上造业已深重;加之五戒之中女性最易犯的戒除了多情骨头轻外,最容易犯口业。不管自知亦或无觉察造业,都要常忏悔。正如有无沾染尘垢,常擦拭都是极好的。

  • 我出生在人間,曾否做過有益於人間的事呢?

遵纪守法、爱国爱民;认真工作,为企业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健康生活,不让父母姐妹朋友操心;爱父母爱姐妹爱朋友,相互扶持。

  • 我對於父母師長的恩德,有盡心盡力地報答嗎?

读书成才,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健康成长没啃老且有赡养父母帮扶姐妹。

  • 我享受世間各種好因好緣,回饋了多少呢?

我有认真对待人事物,无游戏人生,未做对自己和家人朋友不负责人的事情。

  • 對於師長、親人、朋友、社會,我有虧欠他們嗎?

努力做到为人处事无愧于心,对照顾好自己的身心是很惭愧的。

  • 世間給我衣食住行育樂的因緣,我是否也給他們因緣呢?

人与人和与社会都是互动关系。如在世间遵纪守法、爱国爱民;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则虽不算做出多大贡献,至少没添乱。

  • 我明白我自己來是如何來?去是如何去的嗎?

明白。

  • 我可曾算過自己的內心世界,每天在天堂、地獄間來回多少次?

每日佛台前上香做定课时,内心起伏,看得见今日无意识中自己做错的事情和内心抓住不肯放下的人事物。

  • 我能夠說出自己每天如何在貪瞋愚癡疑嫉的生活中打轉嗎?

能。最近看李佳琦和薇娅直播买了不少零食,吃到厌了还没吃完,贪心了。工作上觉知自己被一些五十岁左右的同排男同事算计时,行动上是马上破掉对方设的局,内心是深深的厌恶的,有发出要找准机会狠狠搓一搓对方的气焰的敌意。痴心妄想方面,最近比较追星,喜欢王一博。

  • 「吾日三省吾身」,我第一、第二、第三省是什麼呢?

对我而言,首要长期忏悔邪淫的业;再次是回顾工作中是否有恶口;以及这一天是否无意识中有做错事。

  • 我在世間生活,如何才能歡喜自在呢?

好好学佛,日日精进,想通看明白,随顺因缘。开心一天不开心也一天,别浪费时间。多多诵经。

  • 我應該如何消除煩惱,去除無明?找到真心本性呢?

多多诵经,菩萨会加持的;多读书明事理;常与善人,天道无亲。

  • 我如何安排今生今世的好因好緣呢?

自修自得,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好因好缘自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