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大悲懺法會修持──十月份
定慧雙開 勝解佛法
【人間社 吳瑞英 香港報導】
北宋法智大師制定的大悲懺法解行並重,事儀與理觀兼備,融合止觀實踐,目的使行者滅罪除障,並進一步體證中道實相妙理。10月6日,香港佛光道場舉行大悲懺法會修持,佛光山港澳深教區總住持永富法師主法,現場及線上近3,200人參與共修。道場監寺覺毓法師先講解禮懺產生的內觀能力和精進動力,總住持再以法義開導,強調多聞佛法對生命的重要性。
永富法師開示,有因緣親近三寶,能夠學佛、聽聞佛法是幸福的事情。禮懺按照懺儀,進行儀式包括修供養、請三寶諸天、讚歎申誠、作禮、發願持咒、以及透過禮懺得清淨。法會「以法相會」,每次提示大家要上佛學和文憑課程,強調佛法要多聞薰習、解行並重。「孟母三遷」也是說明環境薰習的力量。師父上人星雲大師過去教導徒眾,聽經聞法幫助大家開啟智慧,要把智慧累積起來,加上薰修德業,才是真正對生命有所幫助,成為人格健全的人。《法華經》透過「十如是」教導世人諸法萬象十項共通面相。除了如是相之外,還有如是性、如是緣等。如是緣指的是外在的緣,無論是順緣或逆緣,總住持重申,「順境修福德,逆境修功德」。在道場學習修行,要增上的是善根。大師教導行三好也是身口意的供養。法會修持要深刻思維,世間無常,還是要透過佛學課程多聞佛法,自我改進和自我提升。
覺毓法師講解,拜懺是要將心力集中,去除昏沉,觀照內在的貪瞋癡,因此要有行前準備,先調伏身心,息諸外緣。儀軌鋪陳幫助大眾投入修持。恭請諸佛菩薩降臨壇場,心要很平靜,跟慈悲、覺悟的超凡能量相應。用凡夫的貪瞋癡心態禮懺,是沒有辦法切入儀文的義理。相應的過程,還有以供養香花向諸佛菩薩表達虔誠恭敬和感恩的心意。接著禮佛,觀想「能禮所禮性空寂」六句偈語,當中含有事理融攝一心的意涵,感受自己的心如同諸佛菩薩,並禮請諸佛菩薩加持,恢復自己本來的清淨心性。持誦大悲咒,要聽到總住持帶領的聲音跟自己的聲音融為一體。之後隨著儀文懺悔今生與過去生的惡業。最後三皈依和回向,感恩有很多人給予自己恩惠,要有回饋的心,努力行三好,淨化三業。在短短三小時修持中創造美好,洗滌身心,驅除心的疲累、沉重,讓心充滿正能量。
謝桂芳分享,禮拜大悲懺,為自己和眾生求懺悔,尤其能為現時在戰火中的大眾禮懺,十分有意義。趙尉傑表示,持恆常心來禮佛懺罪,總住持開示讓他深刻了解儀文的法義和修持的方向。陳志芬表示,每月的大悲懺像是把一個月所累積的煩惱,藉禮懺而得淨化,總住持開示像法水把心靈洗滌,重新出發。麥鳳儀分享,監寺講解禮佛時觀想「能禮所禮性空寂」的意涵,體會到與諸佛菩薩的心無有差別的法喜。

香港佛光道場監寺覺毓法師開示「學佛很美好」,人生要追求如佛的智慧,因此要報讀佛學班。(人間社記者周冠球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