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彰教授:心靈舒壓講座——創造一致性的內在對話 — 心得報告

邱旻誼(香港)—香港佛教學院

今天的蔡昌雄教授的講座,主題為創造⼀致性的內在談話。教授講解了維琴尼亞·薩提爾提出的五⼤⽣存姿態,包括討好型、指責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及⼀致型。在不同得情境,在不同的關係,我們有機會出現五種類型中的不同類型應對。
五種類型,除了⼀致型外,都有缺乏的地⽅,討好型缺乏⾃我關注,指責型與他⼈隔離, 超理智型忽視情緒需要,打岔型想逃避真正要處理的事情。但是其實每種類型都有獨特的內在能量,討好型的⼈對他⼈情緒敏感,願意關愛他⼈,指責型有⾃我肯定的種⼦,超理智型能理性⾯對問題,打岔型有佛新有趣的創造⼒。
我們⽤薩提爾提出的⽣存姿態類型來了解⾃⼰的⾏為慣性,但不應規限⾃⼰,如能觀察⾃
⼰有某種形態的傾向,就思惟能如何達致內在的平衡及⼀致性,因為只有在這個影態下, 我們才是真正的⾃在。 

蕭婉欣(香港)—香港佛教學院

教授講座分享「創造一致性的內在對話」。黃教授的演說生動,鼓勵同學們在聊天區上發言,又提供渠道讓同學們隨意發表意見。他也跟我們分享了他教學時的故事,讓大家一起思考和討論。整個講座都在同學的踴躍討論下進行,充滿學習氣氛。
黃教授指出每個人都想成為一個別人眼中更好的人,所以有不同的求生存的姿態,意思是我們由於要得到他人認同和關懷,便會採取不同的對話模式,而這些模式是由於我們忽略個人、他人或情景而產生。這五類姿態分別是討好型、指責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和一致型。
我是屬於討好型,尤其是在工作上。俗語有云:「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工作需要團隊互相合作和忍讓,才能順利完成。因此,與其斤斤計較,降低工作效率,不如我來接受別人,特別是老闆的要求,完成工作。可是,「討好型」的人是過分壓抑自我,內在能量較弱,我往往在任務完成後感到後悔,覺得自己貶低了自我價值,總是心有不甘。相反,「一致性」姿態的人既能關注自我也顧及別人的情感及客觀環境,是理想的溝通模式。但這並不是每人都能做得到,要在人際關係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做到面面俱圓是不容易,是需要學習的。
要如何學習?法師常說我們要成為生命中的主人,要覺察自己的情緒,不要輕易被情緒帶着走。學佛就是要快樂、要活潑和有彈性。我希望在學佛過程中,能靈活處理日常生活事情,慢慢地學會調伏自己內心和關心別人感受,突破自己固有的舒適圈,創造一個新的自己,可以擁有一致型的說話特質,對人對己能做到真誠,心甘情願的去幫助身邊的人。 

陳楓瑩(中國汕頭)—香港佛教學院

感謝老師為我們詳細介紹五大類求生姿態,透過老師理論+案例的介紹,也認識到自己不僅僅是討好型(這個之前已經認識到,還頗為苦惱),也認識到自己有時候是指責型或打岔型,就是基本很少時候是一致型,這也是自己經常覺得很煩惱的一大原因,因為忽略了自我、他人或情境,而導致內外不一、喜怒無常。非常感謝老師,會在介紹每一個類型的時候,告訴我們每個類型的優點是什麼,讓我們在認識到自己問題的時候,也能肯定自己。很喜歡開始的時候介紹薩提爾老師提到的那句話“不論外在條件如何,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無法做出改變的”,老師提到的很多人到最後,是被動接受外在的環境,讓自己處在消極的環境中,也發人深省;確實,很多時候,不是我們沒法改變,而是自己放棄努力,也可能是因為日漸沉溺與外界種種誘惑或打擊中,而導致失去內省的能力,進一步失去了認識自己、改變自己的能力。我們需要不斷給自己信心,認識到求生姿態有問題,很好呀,總比沒看到問題好,若能不斷改進,人格也是可以調整的,一定會越來越好。

周子賢(香港)—香港佛教學院

這個講座主要性格分類和不同人的處事思考方式。指責、討好、超理智、打岔和一致型,在情境、自我和他人三個部分有不同的反應。
我很明顯是超理智型 。我童年時,家庭發生了一點事,讓我覺得父母不可靠、親情不可靠,只有自己的理性和知識可靠。所以我選擇理智行事。而且面對生活中的苦難時,理性可以讓我們超越個體的苦難,在精神和社會現象的層面上寄託和排解壓力,如果依賴情感的話,面對沒法解決的難題時,就可能心理十分不穩定。
但依賴思考成為了強逼症,這又十分痛苦。我也覺得自己挺沉悶、對自己對別人很嚴格、不太擅長表達自己的內心。現在我也在嘗試改變,要放下過多思考。希望自己能夠多從情感的角度體驗這個世界,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不要只是一個冰冷的思考機器。 

鄭暉莉(香港)—香港佛教學院

人都會有不同的面具在面對生活上的人事物,無論哪種性格特點的人都有不足和正面值得學習的地方。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會更學會接納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的優點。然後在往一致性方向的人格去提升和突破自己。熟處令生,生處令熟。

李津宜(香港)—香港佛教學院

黃教授的心靈舒壓—創造一致性的內在對話的講座,我有一些心得,我們很多時候會心靈所想與表現不一致,面對事情,有討好型,指責行,超理智型,打岔型,一致型反應,這些表現形式心理體現了環境,自己,他人的相互關係,這些反應形式,會產生相對應的心理,以及一些 生理狀態,每一種狀態,有其優勢,又有劣勢,希望如老師所說,沒有完美,慢慢向一直型發展。
在老師的超理智型的案例之中,我有一些想表達的,我是覺得男生的性格太過理智,順其自然比較好,不可能所有的事都在自己掌控之中,即使女生這一次沒有去更好的學校上學,但是以後 也許有其他事不按照他的規劃進行,畢竟人生無常,隨緣,順其自然比較好,女方也應有什麼話就說,多溝通,其實,說來容易,做來難,我也有類似的性格,希望以後少鑽牛角尖,多隨緣。

謝真怡(香港)—香港佛教學院

黃教授在「心靈舒壓-創造一致性內在對話」的講座中,介紹了「薩提爾模式」,提出我們可以通過保持正向、更有效率地運用自己的信念,實現心中所想。
可惜的是,我們很多時候都未能以內外一致的方式去應對生活中的種種。有的可能是討好型,需要依靠對方來構建自己的價值;有的是指責型,傾向為自我辯護來提升自我優越感;超理智型的則過於著重分析,或許會忽略自己的情緒;而打岔型的,反映出缺乏安全感。找到自我、他人與情境的平衡,將有助於我們更自信地直面原生家庭、子女、人際、自我等生命課題。 

凌越(廣州)—香港佛教學院

黃國彰教授的講座,從心理學的角度,幫助大家更好地認識自己。印象最深刻是教授那張三個圓圈的圖,最裡面是舒適圈,擴大一點是恐懼圈,最大的是學習圈。記得教授一開始說:「相比起向前,待在舒適圈更舒服。但是待久了,總是覺得少了點什麼,我們想要自我突破。」我真的是深有感觸,我想起了我去年驚恐症以來,一開始一直不敢出門、不敢坐車,總是擔心在外面,自己的身體會出什麼狀況。也許,那時候,不出門便是我的「舒適圈」吧。但是有一天,我突然覺得,假如自己一生的生命就這麼縮在房間裡,那還有什麼意義呢?於是,我心一橫,不顧一切、不管出去會不會死掉,就往房門外走,往大自然走去,終於是往外踏出了第一步。踏出舒適圈的過程實在是不容易,哪怕到了現在,我也時不時會不想出門,總是擔心出門之後自己身體會出什麼問題,得不到及時救治。甚至有時別人邀請我出門,我還會隱隱有點生氣——也許是自我保護吧。我很希望自己能早日走出這個「恐懼圈」,進入那無窮大的「學習圈」。
黃教授從心理學的角度,指出了我們為了「求生存」而表現出的不同姿態。這讓我們直面自己的習氣——原來自己平時的習慣反映,其實是有一系列的內在反應在運作的,但是我們很少會留意到自己內在的狀況。經過教授這麼指出,我們可以更了解自己,也有了一個反思自己的機會。
雖然教授這次的講座很少提到佛學的術語,而主要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但是他幫助我們趨近自己的心,這個跟佛教是不謀而合的。佛教常說「應機設教」、「方便說法」,對不同的人,應該用不同的語言,這次講座用「心理學語言」,也許便是這麼一個方便體現吧。 

葛莉仙 (中國) —香港維摩書院

黃國彰教授用維琴尼亞.薩提亞把原生家庭生存中的五個應對模式來詮釋産生家庭衝突的原由及新家庭如何塑造人的方法來完成家庭治療,以達到和諧的最終目標。
關于應對姿態中的討好,指責,打岔,超理智的形成,其實是因爲這些人在原生家庭中求生存必須要適應而産生的應對姿態。這對很多人和家庭是一個盲點。各自在不明瞭、不明理的情况下進入到新組合的家庭中去,幷用各自帶來的應對姿態執著的與對方理論,比較,計較,産生新的不和諧,繼續影響幷傳承給下一代。
薩提亞女士在家庭問題上看得很透徹,因此創立了薩提亞家庭治療的模式,用極通俗易懂的幾種應對姿態剖析,展示出來,讓人很快找到自己的問題所在而奔一致性的方向去努力,去改變,去改善與人關係,以達和諧。
記得十年前,我被邀請到了薩提亞的個人成長工作坊當學員,第一天課程結束時,老師布置作業:給自己的父親或母親寫封信。在我5歲時父親急病離世,由于太年幼記憶中只有少許零碎殘片,故决定選擇與父親來個鏈接。第二天向大家彙報時,腦子裏呈現出父親去世後的日子裏,我總是挨母親的粗暴,那年代的教育是棒頭上出孝子,所以一直都沒有記恨母親。記憶再呈現到我自己的小家庭中,我也是用這粗暴的方式理所應當地對待二個兒子,自以爲是正確的傳統管理方式。但發現問題很大的是:每次粗暴後心裏非但沒有對兒子的心疼愧疚感,倒是出現一種莫名的痛快。當埸就這個被發現的問題進行深究,原來自小被母親粗暴的扭曲心理被深埋塵封在潜意識裏,現在在兒子身上得到傳承幷發揮的機會,這樣一代一代的不健康地傳承,何時能了?事後分別與二個兒子作了道歉,幷做了心理處理。
現在接觸佛法後,處理問題更究竟,知道了一切都是虛妄,假像,壓力自然消退,回避了以往痛苦殘暴的减壓方式。 

陳詠珊 (香港) —香港維摩書院

「創造一致性的內在對話」在這個講座中黃國彰教授的講解讓我有很多反思。教授雖然不是用佛法的角度去提出重點,但是能把一般人的性格特質顯現出來。「好的一半,壞的一半」可惜我常看到壞的一半,兼且是一個指責型為主的人。因為工作關係,我作為採購員需要兼顧印度工廠和美國總公司之間的關係,為他們所需要作出協調。不過職場文化中,遇事要盡快指責對方的不是,以保護自己和公司的利益。故大部份的時間都是一個「管家婆」仔細看守著誰出錯了,就立刻要求糾正過來。慢慢變成了指責,怪責和責備。
年中審核時,上司說總公司和工廠們都喜歡和我工作,感謝我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如果我能把「指責」轉變為「指導」,那麼今年年終的審核成績應該會更上一層樓呢!
一步步轉變為「一致型」,增加自己的內在能量,在工作關係中找出平衡點。應該專注於自己的處事方式,做一個真實真誠的表達者,言行思想一致才能與人建立正面的連結。
看到將來能有這樣的改變實在太好了!充滿了希望和光明! 

陳瑞華 (香港) —香港維摩書院

我們心中的貪瞋癡,佛陀開出了戒定慧三學藥方,教導我們如何去對治;但是頑強的我們是否服用,又看我們已知病根能否下定決心好好的服藥。
黃教授的心靈舒壓講座,讓我們學到如何面對在現今的環境中認識自己、瞭解事情的本質、和他人相處時應該如何圓滿解決問題。雖然有五種不同類型,相信亦是要依每個人的情況而作出適當的處理。多熏習相信是有益於日後碰到問題時可以遊刃有餘,而不致於六神無主,不知如何是好。 

陳瑞英 (香港) —香港維摩書院

黃國璋老師的講座:『心靈舒壓』,老師帶出傳統的家庭規條讓我們成長時受到的影響,有五種類型讓我們思考屬於什麼類型,還不設記名方式給同學發問,我屬於討好型,凡事都希望讓各人滿意,意識裡總是覺得吃點虧沒什麼問題,可把問題解決,學佛後更覺得凡事可忍讓,能做到就盡量做,觀察自己心裡想法,都是在疼別人多。有時候心裡會不舒服,但很快這感覺就過去,不計較了。

關榮蓮 (香港) —香港維摩書院

從「創造一致性的內在對話」講座中,黃教授生動有趣的演譯,又和我們互動,我們都聽得津津樂道,沒有絲毫的冷場。教授運用著名家族治療大師Virginia Satir 的分析,因應對自身、他人和情境的重視程度,把人分成「討好型」、「指責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和「一致型」五種,各具在世間生存的特性。教授更指出,就算是有缺點,每種型格亦有其優點,不要棄餒,可從優點中發揮和擴展,向一致型出發!謝謝教授給我們信心和肯定!

鄺婉彤 (香港) —香港維摩書院

聽黃國彰教授講解五類型求生存的姿態時,一邊想自己及身邊的親友屬於其中那一類型。一致型是最接近我們佛弟子應該擁有的態度。但如果沒有學佛,而屬於其他幾種類型,當有問題發生了,就要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如果有學佛,就可以用佛法對治各種生活上的問題。討好型的人,會逐漸失去自我,但如果學習大師教導我們待人處世的三好四給,再不是一味討好別人,而是希望把最好的給人,和別人結善緣,人格就可以提升了。我們學佛後會生起慈悲心,屬於指責型的人,就會改變,不再指責、攻擊他人。超理智型的人,學佛後會放下我執及冷漠,走向群眾,懂得關心別人,改善社交能力。打岔型的人,學習六波羅蜜,可以對治散亂及愚癡,從而得到家人的信任,改善各種家庭問題。所以佛法是比心理學更能對治各式各樣的心理問題。 

鄧淑芬 (香港) —香港維摩書院

創造一致性的內在對話講座
感謝住持!感謝教授講座內容啟示!維琴尼亞薩提爾:
「人類可以實現所想要實現的,可以更正向更有效率地運用發輝自己!」
在這個世界上,人事物無常的變化,沒有人能夠改變和控制的!
當在人事關係或溝通活動,出現不能控制情境或是基本渴望受到威脅時,人生之苦從妄想、得失,其八苦中的苦受和煩惱,因而進入了不舒服循環裏,遇到聽從別人或是跟隨自己看法⋯於是從心理上角度來說,離不開五種求生存姿態形成,可能以討好、指責、打忿或超理智,為了維持関係或被外界接納認同等;因而不一致的情感就越走越遠了,即境隨心轉了!這情況下,如何自我價值,尊重他人達到平衡?
我們從佛教唯識學來說:
《境空識有,萬法唯識!》
《境空心寂,契入真如!》
在日常生活當中,面對一些境界,都是唯心識所造作,而透過六根主觀,依靠外在情境現象判斷、分別,執著和計較而起,就要從清淨心,不動心做起,就是心不隨境轉!所以,從心靈致性內在對話,自我觀照,自我覺醒自己身口意三業,與人相處互相尊重,去除貪瞋癡和分別執著等!從自己內心部份稠整,以平常心,無所得心,利他心,簡單心以真誠表裡言行一致,對待人事物!
當我們慢慢一步一步學習和稠整做到內外一如時(即一致型),就能維持自我價值溝通方式:自我 他人 情境三者関係,就能融合起來,就自然得身心清靜愉悅了! 

鄧晃香 (大陸) —香港維摩書院

感謝黃國彰教授“心靈舒壓講座──創造一致性的內在對話”精彩的講座,今天因為要做核酸協助工作人員,不能完全聽教授的講座,真有點可惜,按自己的因緣聽到多少就多少,教授講座的討論問題,讓我認識求生存姿態的形成:討好有關心的種子,指責有自我肯定的種子,超理智有智慧的種子,打岔有創造力和彈性的種子,當我們愛與被愛的基本渴望受到威脅時,為了維持關係,我們可能討好、指責、理智或打岔。每一種姿態有他的優點,但不究竟,需要創造變成一致型的人。
在五種溝通姿態裡,覺得哪種反應是最熟悉(最常用)?
我覺得一致型是容易與人溝通,因為大都是趨向相同,沒有分歧,是真實真誠表達者,在口語、非口語及思考、感覺等方面皆一致,是直接且坦誠的溝通方式,亦是一種能維持高的自我價值的溝通方式。所以我要透過學習佛法和教育改變習氣,讓自己不斷成長,不斷改造。希望能從過去的多生累劫累計下來的討好型,指責型、超理智型、打岔型改造成一致型的人。
討好型,我覺得是委屈求全,虛情假意,絕對不討好不喜歡的人,學佛後改變放下執著,不起分別心,動機是說好話,存好心,運用善意的討好其實可以改變一下自己。指責型,別人做的不好或者是別人不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就會生氣,學佛後學習普賢菩薩十大願的恆順眾生,培養慈悲心,讓自己心量擴大,包容別人。超理智型,我覺得自己最常用,例如:買一樣東西,我要考慮想要還是需要,需要的用多少就買多少,想要的就看情況,有時候會表現出固執的層面,這樣對生活產生了阻礙和影響,學習四給精神,對自己嚴格,對別人要隨喜。打岔型就是幹擾、阻止或打斷他人的行為、工作或說話。要學習先做聽眾,然後適時發言。
經過佛法的教育微底改造自己,成為一致型,修道過程中,太過謙虛讓人覺得虛假或太多自我保護意識很強,自沒法超越生命的習性,向佛陀學習慈悲、利他精神,具足生命正知正見,瞭解眾生是眾緣和合,懂得善觀因緣,不對外攀緣,讓自己內心清明,達到佛乘一致。 

袁綺玲 (香港) —香港維摩書院

        聽黃國彰教授的[心靈舒壓講座] 同樣是獲益非淺, 這不是一般形式叫口號,而是真實地在聽的過程中有反省自己,依據教授講座內容的指導在內心認真地去檢討自己,發現自己的不足而心生慚愧。黃教授講解了五種性格類型的特性,而且有別於以往人形式,創建一個平臺讓我們分享討論,可以勇敢減發表自己的意見。 黃教授把人的個性分成五種類型:討好型,指責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和一致型。 我的大腦立刻馬上出現了自己的形象,就是天天板著一個臉孔跟孩子說教:這個做不好,那個就不好,這個應該是這樣做,那個應該是那樣做,不要打遊戲機,要多看書,多做運動多飲水,要早睡早起…..等等,天天沒完沒了,只會責怪孩子喜歡玩不聽話,沒有檢討自己沒有往自己身上找原因。今天聽了黃教授的講座,才發覺自己就是一個典型的指責型媽媽,平時只顧自己發牢騷,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其實是過於擔心孩子學得不夠好,擔心自己能力不夠不會教,擔心孩子將來在社會上難適應,才會對孩子產生強勢的管束,黃教授重點一句幫我深入腦海:容許錯誤的發生,在錯誤中學習和成長。這是非常誠實的,總是一帆風順的孩子將來在社會上更加經受不起挫折。我自己都經常犯錯,為何孩子就不能犯錯呢?這一個反思令到我自慚形愧,幸好在教育的過程中爸爸擔當了另外一個角色,就是一個打岔型的爸爸,總是避重就輕地把話題岔開,解開僵局。今堂學習到的除了反省自己不足之外,就是要把自己慢慢鍛鍊培養一致型的媽媽,多聽聽孩子的意見,從孩子的角度接立孩子的想法。其實不單只是對孩子,在大眾人事物相處之中,自己也是要不斷學習溫和地接觸他人,同時也要專注自己,欣賞自己不自貶同時也尊重他人,不被情景情緒牽著走,這就是最理想的一致型,祈願自己向著這個方向努力!

王玉芬 (香港) —香港維摩書院 

今天黃國彰老師跟我們以心理學的角度,並以「薩提爾」模式來分析五個不同類型的人與他們的家庭溝通形式以及其求生存姿態。 一個家庭就好像是一個迷你社區,特別是在一個大家庭裏的人際關係就可以很複雜。 我想每一個人與家人的溝通方法一定不會只有一個型態的,而是對待不同性格的人時會以適合的方法相處,所以大多是用混合式姿態的。
據我瞭解「薩提爾」模式在社會服務界是其中一個很出名的家庭治療工具來幫助有需要的家庭。我很高興能有機會聽老師介紹這個模式。 我相信從不同類型人的特徵來深入瞭解自己,以及藉此能夠自我反醒,繼而作出修正是很有幫助的,但是這不代表只有一位成員的參與就可以,必須是與其他家庭成員一起。
「薩提爾」的始創人曾說:「人類可以實現所想要實現的,可以更正向更有效率地運用自己。」,我們除了在生活中、工作中學習之外,從學習佛理中所吸收到的正知正見能讓我們更加能夠堅定自己的價值觀來實現所想要實現的。
至今,我們已經參加了六個生命應用系列的講座,我們從不同的題目中以不同的角度學習佛理和把所得的啟發套用在日常生活中修正及改變自己。 感恩有緣參加這些講座。

王玉玲 (香港) —香港維摩書院

由於資訊發達,新聞報導很多倫理慘劇,如弒父殺子、夫婦互相殘殺等案件,為什麼最親的家人關係會弄到如此不可收拾的地步。人與人相處是複雜的,但家人的相處理應是可以坦誠的,但每人的性格不同,我覺得和教授提及的家庭的規條也有些關係,由於這些規條,今各人在心中有不同的理解和盤算,當有衝突時,能一起面對解決還好,但不願意溝通並壓逼到一個點時,小則吵吵鬧鬧,就像我隔離單位的父親教兒子做功課時,對兒子歇斯底里地咆哮,有時令我覺得很不安,希望不會對孩子做成影響。嚴重的便發生悲劇。
當家庭發生問題時,令各成員背道而馳的想法拉近,除了尋找專家幫忙外,我想「轉念」也可發揮作用,只要其中一位成員做到這點,起碼他自己能改變對事情的看法,可能啓發到其他家人用另一個角度去思考,這樣便有機會將局面扭轉。歸根究底就是不要執著,要有智慧地放下,才能為自己為家人開拓一條光明大道。 

王楚花 (香港) —香港維摩書院

心靈舒壓講座—創造一致性內在對話 (黃國彰教授)
黃國彰教授在這場講座中,真的使我們學習到各種生存的姿態,真的學會每種姿態的內在資源,存在的種子,也使我們學習如何成為接近「一致性」的人。在講座中,教授坦言自己也在創造一致性的努力中。
祈許:在世間眾生的我們,多接近正知正見的善知識,創造一致性的不可能,大家努力!
以下是我個人人格的接受性 

個人分享: 在末接觸佛法,不知因果業報,緣起的索引。在朋友中有不少不一致的人格,如以上的講座中提到,他們得不到朋友的信任,甚至疏離,但眼見他們的遭遇,我也愛莫能助,心中明白自己沒有力量去改變。其實過往我是有嘗試去幫助她們,做朋有之間的中間人,調解人真的十分難做。
祝願:所有在世的我們,能消除今世的業障,煩惱,早成佛道! 

楊秀清 (香港) —香港維摩書院

        感恩黃教授的心靈舒壓講座:創造一致性的內在對話!為我們上了一堂精彩的心理學課程!引人入勝而且非常實用,獲益良多!相信在以後的人際關係有很好的參考作用!我們生存在這社會大家庭,每人的生活方式不同,因此每人求生存的態度當然亦不同!黃教授在講座中提到:人類在求生存的溝通恣態通常有五種類型!有討好型、指責型、超理智型、打岔型、一致型,而重點是:透過對五種求生的姿態的認識去瞭解自我,並不是為自己定型標籤,而是看到內在價值,看到正向的資源。我相信清楚認識自己類型了,與人相處就能知己知彼,口和無諍、尊重包容!
        聽完講座後反思:曾經的我應該是屬於討好型,正如黃教授所言:那是為了求生存的溝通姿態.亦正因為同修常常指責我,而我為了家庭和諧而事事讓步,長期壓抑,最終迷失自己,找不到平衡沒有看到內在的價值,忽略自我而陷入痛苦!學習佛法後,明白了緣起性空,因果業報的法則,無論怨親會苦、求不得苦等等,此生善了,諸惡莫作,來生結善緣。要佛法就有辦法,佛法生活化與心理知識結合在一起,聽了這一堂心靈舒壓的精彩講後,勉勵自己要向創造一次性的內在對話進發,做自己生命的主人才能幸福安樂! 

林燕儀 (香港) —香港維摩書院

很感恩黃教授這麼詳細分析了五種不同類型人的心態,與及提供舒壓和擴大舒適區的方法。
我本人肯定是一個討好型的人,雖然沒有自信但很關心別人,喜歡和諧。可是生活當中、不管在家族裡或是職場中,經常遇上一些多重性格的人:面對老闆、客戶或者資歷比他深的人,他是一個絕對“討好型”的人,在利益前題上,委曲求全在所不惜。面對下屬他會出現“指責型”:很獨裁、諸多批評和攻擊,不留情面;也有“超理智型”:表現得很有智慧、權威和執著。在會議中他出現了“打岔型”:凡事愛挑剔、愛插嘴提出很多不實際的意見。會議取得共識後,他又變作“一致型”:「不是我給你們的引導,會議不會那麼成功」,把所有的成就歸納為自己的,得到成果後跟夥伴們又在稱兄道弟了,好一條變色龍!跟這種人相處真的不容易,只好學習“做事要認真但不夠當真”,明白一切隨緣,這樣心裡會舒服一點!
其實我也發現,人的性格在童年時期是可以改變的,主要與家庭教育有關,現在看到一些小孩,他們很喜歡模仿父母親或是同學的行為,還有從不同電子媒體看到的,他們都不自覺地模仿了;還好現代的年輕父母,比較著重孩子們多方面的成長過程,能夠及時撥亂反正,讓他們心理上不會走偏了。這樣會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和諧。 

李時枚 (大陸) —香港維摩書院

        法師吉祥:在香港佛光學院精心安排下,讓我們每個星期天都過得很充實,這星期聽黃教授講“心靈舒壓講座——創造一致性的內在對話”其中有個【求生存的姿態】,黃教授將它分為五種性格生存姿態,1:是討好型,2:是指責型3:超理智型,4:打岔型,5:一致型,這個非常有意思,(以前只將性格大約分為兩種:開朗型和含蓄型,)聽課後細想還真是這樣,個人認為,在生活中應該不只是單一的一種性格形式存在,應該是因人而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隨著年齡的增長,性格也在不斷的改變,特別學佛以後,明白了生命的無常,明白了星雲大師講的一半一半的道理,人生本不完美,而每個人都是矛盾的,看到自己的不足,別人的優秀,也就沒那麼認真和焦慮不安,讓生活多些美好,生活中多些幽默感,儘量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所以,希望通過學習佛法,讓自己有所突破,成為更好的自己。

李奕真 (香港) —香港維摩書院

在5種生存姿態中,我發現自己在
1. 對待家人朋友基本屬於討好型+超理智,家裡從小重男輕女,而且我前面還有2個姐姐,從小又是在外婆家長大,跟父母兄弟姐妹的感情是後期再建立起來的,討好型出現的本質在我看來,基本原因就是想要得到關注想要得到愛,所以會不斷放低自己的姿態去迎合他人,哪怕違背自己原則也只是為了讓他人喜歡自己,對他人過度的關心,就很容易牽制到自己的情緒,有了問題往往覺得自己很委屈,覺得自己已經付出真心了為什麼還得不到同等的對待。而超理智是我後來慢慢演變出來的一種類似於自我保護的機制,以事論事的去探討,不涉及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保持距離的話,就能在家中不被責駡。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甚至會有些冷漠。曾經我很不喜歡這樣的自己,覺得自己懦弱膽怯,好在我遇到了老公,10年來的相處很大程度上治癒了曾經的我。
2. 對待伴侶屬於指責型+打岔型,老公給予了我足夠的安全感,雖說我也知道安全感是應該自己給自己的,但是他給我足夠的空間足夠的信任,讓我不再那麼害怕擔心是真的,在他面前我可以表達我真實的感受,我的不完美,生氣發火時的咄咄逼人,哈哈,所以有問題當然是要指責他了,而他也會很好脾氣的都是我的錯,雖然我也知道問題的發生都是來自雙方的,但是仍然會耍無賴,就兩個人,出錯了不是你就是我了,當然是你啦~等等的進行打岔,然後也就過去了。

這些姿態的出現,確實都是為了生存下去而產生的變化,而一致型的人,內在有足夠的能量去與他人接觸相處,在情境中找到適當的平衡點,想想都知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各個姿態類型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只是我們在這個社會中如何取得平衡,不違背自己內心又讓大家覺得舒服,需要我們不斷探索研究。 

徐潔儀 (香港) —香港維摩書院

【心靈舒壓講座】—《創造一致性的內在對話》講者黃國彰教授。透過講者對自己內心世界有了一個概括系統的認知。而教授引用《維琴尼亞•薩提爾》的要點《不論外在條件如何,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無法做出改變的》。我們往往在關注自已的思想、情緒、和感覺中而失去平衡點,而用了「錯誤的方式」。故此常常覺得「沒有辦法掌控自己的人生。」找到各式藉口來合理化周遭不如自己所想的順遂,並藉此強調「我就是做不到」;也構成了「沒有辦法掌控自己的人生」。當我們人生遇到挫折或困境時,我們時常會將原因歸咎於外在因素。或許有些外在因素我們真的無法掌控,但我們可以「掌控我們的反應」,並讓結果變成我們想要的成果。

相反如果可以放下執著的心態:明白沒有人理所當然為你付出。面對人生的不變:接受不能改變的實相,改變可能改變的。
最後這一埸講座讓我體會到,唯有不斷淨化、不斷昇華、不斷超越才能活出圓
滿自在。 

孫海明 (大陸) —香港維摩書院

        在黃國彰老師講授的《心靈舒壓講座——創造一致性的內在對話》一課中,黃老師為大眾提供瞭解壓的方法,懂得了善待一顆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從心出發,學習轉念,以積極健康平和的心態處理好入世處世的生活,娓娓道來,展露教育工作者出溫暖的溫度,上了一堂有益的心靈課堂,非常接地氣,令人歡喜。
誠然,我們在個人事業發展,必然會面臨壓力和危機,如果不能做到心念平和,與清淨統一,很容易因此羈絆不前,毀在一時衝動的一念之間,因為這一念之間的不能忍、忍不住、忘記忍,帶來不可低估的破壞和傷害。俗話說,“聰明一世,糊塗一時”,說的是告誡大眾面對生命出現的一切境界,視為逆增上緣,屏住呼吸,放鬆自己,“心平10秒鐘,氣和才說話”。當心平靜了,再著手處理事情,確保身口意三業清淨,不給生命歷程留下任何遺憾!簡簡單單,提起一個保持平和心態的思考,改變自己,也改變了別人的一生。
        總之,提升良好的心靈抗挫折能力,等於為走好人生路打了一劑堅實的免疫抗體!願世間的眾生都有因緣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增進心靈健康,身心愉悅,自在人生! 

吳瑞英 (香港) —香港維摩書院

人間佛教生命應用系列~心靈舒壓講座,禮請到佛光大學心理系黃國彰教授主講:「創造一致性的內在對話」。主題的核心主要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在這個社會、家庭、學會不同求生存的姿態。教授引用著名家族治療師Virginia Satir開創的薩提爾模式,為我們剖析求生存的姿態。告訢我們常常在家庭互動、工作場合中,我們不斷的嘗試,最後好像我們放棄了努力、希望,接受不可以控制的外在,然後就用一種比較消極方式生存著。而這個方式會不斷地,讓我們一直在一個不舒服的過程循環。Satir提出一些概念 ,強調我們內心深藏的部分,還是有一些能量,我們應該加以善用,和把它發揮出來。Satir提供五種求生存的姿態,內容貼近一般人的想法和行為的呈現姿態,引發末學產生不少共鳴。教授分享一則他輔助過的年青男生,與女生的一段感人的愛情、到終極分手的故事,結果歸究於男生之生存的姿態,是屬於一位超理智程型而造成不愉快的結局,聽後覺得十分婉惜,真實兩人彼此雙方都沒有錯,只是一般人在生活中,常常會有不一致的情形。今天是上了一課珍貴的人生處世心理學,慶幸自己學了佛,瞭解因緣法、善惡、因果概念。還有我們大師的人間佛教理念,凡事以人為本,減少了許多自我意識形態的形我,在無我、無相、無計較下,還有什麼要分別呢?Sarir所說「我們內心深藏的部分,還是有一些能量」,我相信那就內心的無盡藏-真如本性!般若智慧能幫助自己提起正念,自利利他,處事圓融。

劉詠儀 (香港) —香港維摩書院

黃國彰教授講座非常有實用性,分析了五種類型求生存的姿態,在日常生活接觸的人裏,往往在不同環境塲合都可能以不同求生存的姿態出現,包括自己也是如此,每一種類型都有其內在經歷及內在的能量,我們可從而更瞭解人的內心,可以用來分析自己,理解自己真正的內在感受及自己的能量在那裏,可有助改善自己,做一個一致性的人,也可以更看清楚及瞭解別人,如指責型他內心感受是孤單而失敗,我們可多用一些同理心,面對這種人時,也容易接受他,討好型可多利用他的內在能量關心、敏感,讓他建立多些自我價值,不要只從外表行為而判斷他的好與壞,要從人的內在經歷理解人,教授在分享個案時也不時提到觀察身體語言而洞悉他人的真正心理狀況,我們也應該多些學習觀察,除觀察他人,也要觀察自己,瞭解自己真正的內在經歷及能量。

何玉玲 (台灣) —香港維摩書院

今天聽聞黃教授的心靈舒壓---- 創造一致性的內在對話, 第一次自我審思自己的內心和行為模式, 跟著黃教授的講解從討好, 指責, 超理智, 打岔和一致型,藉由外在的行為模式來探討內在的心靈狀況, 引導和協助我們, 分析對於自我/他人和情境來加以判斷, 甚至於用無記名的方式讓我們, 自我審視歸屬與哪一類型的人, 看到很多同學不同的答案, 非常有趣, 一樣米養百樣人, 每個人的生活型態大不同.
反思自己的行為, 面對職場和公事最常用的是指責和超理智, 不近人情.
面對家人和朋友很常用討好型, 特別是對姪子和姪女都是比較偏愛的. 最不常用打岔型….真是幽默感和創造力不足.
教授講述一個實質案例, 也讓我很感嘆和震驚, 2個優秀年輕人有大好前程和ㄧ段美好的姻緣, 因為對自己的性格認識不夠和雙方溝通不良, 造成雙輸的結果. 看到了堅持我執, 沒有自我觀照和不瞭解因緣法造成.
反觀自己, 何其有幸, 有因緣學習佛法, 瞭解緣起性空的道理, 實踐大師的訓誡, 慈悲喜捨遍法界, 惜福結緣利人天, 禪淨戒行平等忍, 慚愧感恩大願心, 學習往一致性格靠攏. 無限感恩. 

曾淑敏 (香港) —香港維摩書院

本星期由黃國彰教授主講「心靈舒壓講座- 創造一致性內在對話 」。黃教授為我們講解5種類型的人格,分析各類型的特質。各種類型的人格,對自我、他人及情境都有不同的表現和感受,人在這程況下,會產生不一致性。
今次講座互動有趣,當黃教授請參與者分析自己屬於哪種人格,大家也踴躍表達,投入參與。綜合大家的分享,其實人在不同環境情況,對著什麼人,都會顯現不同的人格,只是每個人會多點偏向某一或二種人格。
黃教授是心理學專家,很榮幸能夠聆聽這次精彩的講座,讓我們可以看自己內在的狀態,增加對自己瞭解。人都關心自己,想瞭解及肯定自己,希望活得開心自在。透過學佛行佛可以讓我們提升自覺的能力,改善自己,明白因緣果報,懂得面對人事物之間的關係,從服務奉獻利益他人中活得歡喜自在,讓生命更有意義和價值。 

王志慧 (香港) —都市佛學院

🌟感謝黃教授今天的講座,教我原來有這五種求生存的姿態:「討好型、指責型、超理智型、打岔型、一致性型」,還在與我們互動之中,讓我們表達自己的想法,然後教我們找到每種型的優、缺點,幷且調教我們的心態,讓我們也能創造一致性的內在對話。
我們從小被長輩教導下,和別人相處要忍讓圓滑,久而久之就變成討好型,生怕開罪別人,慢慢就失去自我,皈依受戒之後情况改好,師父們和師兄師姐都很包容我,于是我不再一味討好別人,而能够心口如一的表達自己意見。
黃教授列舉的例子非常生活化,很貼近我們的生活,很有共鳴,從黃教授的導引下,我覺得心理學是很有趣的,對生命非常有意義。
期待下次生命應用系列講座🙏🙇‍♀️ 

陳嘉翠 (香港) —香港佛光道埸文憑課程

第一次聆聽黃教授講座。生存的姿態
五種類型1.討好型2.指責型3.超理智型4.打岔型5.一致型。
教授講解分析清楚詳細。且帶引我們入題反觀思維肯定自己。內容豐富,可以比對自我在那塊,更能知取優去蕪存菁。才能趨向生活內外一致性的無限舒適圈。
小時候常怕被冷落一味討好父母兄弟姊妹,並不快樂一但遇不順境時會暴躁,推卻責任,唯一缺點不夠現實不屬理智,有些時候打岔偶而引來自責。
年歲增加疫情這段日子身邊親人健康出狀况,漸磨練了不再做心口不一因會留下遺憾。凡事都用中道行持。簡單,隨和,包容生命的舒適圈自然怡得。
感恩您住持永富法師給因緣。感恩黃教授耐心講解實用的心靈舒壓。盼下次再有機會聆聽。謝謝衆緣合和。香港 嘉翠合+ 

雷秋華 (香港) —都市佛學院

敬愛的住持、當家、法師們吉祥!
這次心靈舒壓講座,非常棒!令弟子更細微地認識自己;我們可能在不同的時空境界裏,會出現不同類型的自己,例如對外人是討好型、對親人是指責型、對工作是超理智型、對不同道的人是打岔型,黃國彰老師教導我們取各類型的優點,讓自己慢慢趨向一致型,內外一如,這裏弟子聯想到就像佛法的中道思想、斷惡修善、正念真如、回歸本性。這次的精彩演說,讓弟子更瞭解自己、更接受自己、也更懂得去修正自己。感恩黃老師的用心分享,感恩常住和恒生大學,慈悲安排一連串的精彩講座,爲社會大衆無私奉獻,非常感恩!弟子雷秋華合十
2022-05-01 

車美玲 (香港) —香港維摩書院

聽完黃教授講座5⃣️種類型的人令學生反觀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哪種類型為生存姿態。學生認為它是沒有固定的.原來尚未有信仰時就活在他人與自我對立中,顯現出(指責型、理智、打岔型)信佛後明白一切都是因緣法⋯就會多用討好型輿及邁向一致型。我們人間佛教創辦人敬愛的星雲大師教導大家要有老二精神·就是您大我小和您對我錯等等無我集體創作精神服務他人奉獻社會。作爲在家弟子必定依教奉行
!謝謝黃教授對人類求生種種姿態分享讓學生明白不論外在條件如何人是可以做出改變的。
感恩的心 

麥鳳儀 (香港) —都市佛學院

這塲講座讓我認識,各種不同類型人的特性及其思惟心理行為。世上是沒有完美的人,每一類性格都有它的獨特優點與缺點。我們應取其優點,而做最好的自己,修正錯誤的行爲知見,學會以怎樣的心態合適態度和別人溝通。人生沒有什麼不可能或不適應,正所謂適者生存。我們要懂得隨機應變,善觀因緣,明白緣起法放下自我,做人就沒有那麽執著,同樣需要有勇氣智慧面對不同性格的人,只要肯接受批評,彼此尊重對方。在適當的時候,作適當的事,才是待人處事之道。

李沛蓉 (香港) —都市佛學院

今次黃國彰教授講心靈舒壓,這個講題對令我們,是很有興趣想瞭解的,因爲在生活實在有很多壓力去面對,要怎樣求生存的姿態,在生活中去舒壓,無論在工作.朋友及家庭或多或少。
在講座中說有5種型,教授就問我們是那種型,自問5種型也有小部分相似,其實在現今生活,也須要用這幾型來面對的,但是教授用很生活化來講解,聽後感覺心靈上有些少得到舒壓,謝謝教授! 

餘玉蘭 (香港) —佛光香港書院

討好型不能一味討好別人,否則只會弄得反效果,若沒有點自私及自愛,受苦的只是自己,不是別人

謝耀徳 (香港) —都市佛學院

我覺得老師好可愛有風趣幽默與我喜愛是我最喜歡永富師父安排更多免費下載訂脫多謝你☕️🥮

王文君 (中國黑龍江哈爾濱) —香港佛教學院

擴大你的“舒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