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美化人生佛學講座──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與人間佛教
發心修行菩薩道 善知識不可或缺
【人間社 吳瑞英、岑衞琴 香港報導】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典故出自《大方廣佛華嚴經 入法界品》,說明善知識可貴之處。6月29日,香港佛光道場舉行美化人生佛學講座,禮請佛光山潮州講堂監寺妙辰法師主講「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與人間佛教」,現場304人及網上128人聆聽「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彰顯的修行精神與實踐內涵。
妙辰法師開示,善財童子經由文殊菩薩的指引,為修習「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遊歷一百一十城,參訪了五十三位善知識,學習種種修行法門。法師列舉當中具代表性的德雲比丘、彌伽長者、勝熱婆羅門、自在主童子、具足優婆夷、法寶髻長者、無厭足王、大光王、鬻香長者及婆須蜜多女。
善財童子先向德雲比丘領受念佛法門,「憶念一切諸佛之法」及「恭敬供養一切諸佛」;向善於溝通的彌伽長者修學「妙音陀羅尼光明法門」,打破與眾生的言語障礙。妙辰法師指出,學佛先學供養,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提倡人間佛教,布施時間、智慧,為人服務,就是人間佛教實踐的方法。行三好四給,成為好相處的人,包容隨和,才是真正的學佛。不要做「用紅蘿蔔釣魚」的兔子,以免溝通失敗。勝熱婆羅門的「菩薩無盡輪解脫法門」,讓眾生從無盡輪轉的恐懼中,放下罣礙,從而超越恐怖,把煩惱轉為菩提。
自在主童子通曉世間各樣技能,學佛也要「無量法門誓願學」,用佛法修補自我、健全自我,再超越我而無我。無我不是沒有我,而是無所不能的我,做一切利益眾生的事。善財童子為修菩薩道、利益眾生而參學。行佛是人間佛教的要義,「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塵」,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法師勉眾從不同人身上學習善知識,也可以做其他人的善知識。
龔敏英表示,令她印象深刻是法師說實踐人間佛教,要有隨和的性格,成為好相處的人,以及樂於服務他人。祈願繼續向善知識學習,透過佛法去除妄想執著,增強正能量,才能利益大眾。曾燕顏對於法師解說德雲比丘的念佛修行法門,認同修行路上要持之以恆,培養精進學習的態度。學佛後發覺自己的習氣比以往有所改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