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彌陀佛七法會修持

加強生命正能量 回到自性的清淨

【人間社 林素汶 香港報導】

淨土法門殊勝,「彌陀佛七」是淨土法門的重要修持。香港佛光道場於阿彌陀佛聖誕期間啟建彌陀佛七法會,首天12月16日,佛光山港澳深教區總住持永富法師主法,進行薰壇灑淨儀式,領眾持名念佛、唱〈讚佛偈〉及誦持《佛說阿彌陀經》,講解佛七規約及攝心念佛的方法。現場408信眾及線上逾3,500人次參與共修。

永富法師開示,最重視彌陀佛七修持,希望大家能夠剋期取證,每一支香別都能受用。灑淨儀式後,與會大眾的心就要安住在清淨地、清淨的空間,守護內心的壇場,不再受貪嗔癡、人我是非干擾。內心有了神聖的空間,無量光明、無量壽命、無量莊嚴的阿彌陀佛聖號讓大家的生命加強光明的正能量。常住精心佈置,提供收攝身心的所緣境,讓現場信眾感受極樂世界寶池的展現、置身在七寶池內或庭院樓閣中念佛,以及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聖號擁有四十八種願力來成就我們生命的圓滿,從而能夠一心專注,虔誠念佛。「念」字拆開是「今心」,喻意以當下的心在生活中實踐佛法,走向生命圓滿的境界。對念佛要有信心,對佛教有正確的理解,再進入實修。學習阿彌陀佛的光明智慧,在日常生活中,給人光明溫暖、給人信心、給人歡喜。以光明消弭黑暗,才是真正的念佛,念到心無掛礙、心無所住,恢復清淨的本性。

為了讓大眾掌握攝心念佛的要領,永富法師舉出以皈依受戒儀式中三番羯摩的觀想作意,應用在念佛的程式中,讓大眾理解開始唱誦〈讚佛偈〉,就是從外在的行為、語言改變內心,如同受戒時長跪合掌和語言上持請,確認生命面向光明和善美,以及學習戒法的決心。 攝心念佛也讓我們明白身心及所念的佛號是一種無常法,因為每一句都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而前一秒跟後一秒的佛號其實是不一樣的,因為我們的身心是一直在改變,這也是學習正定的第一步。

此外,要正確理解祖師大德所說的念佛「如喪考妣」,所指的是懇切心,而不是說我們的心要很悲苦。攝心念佛是要念得很莊嚴、很真誠、很急切,急切是我們的內心對念佛法門的肯定以及嚮往西方淨土。假如求生西方淨土的心願很堅定,就可以藉由持名念佛慢慢進入念佛三昧。進入三昧,心要平靜、祥和、莊嚴、專注。念佛過程中出現情緒,就要回到音聲中。要瞭解有妄念出現,才會有情緒和不舒服的感覺,會覺得急躁或不耐煩,這些現象都要慢慢作出改變、改善,才有辦法克服。

信眾把握因緣,回到道場共修。羅廣藝就讀道場佛學院,第一次參加彌陀法會,表示念佛時專注觀想阿彌陀佛的相好光明,身心感受到平靜祥和,彷彿得到佛力加持,沒有妄念。李芷樺平日忙於經營家族生意,期待念佛修持,將會七日全程參與。她說道場大殿的佈置清淨莊嚴,提供很好的所緣境,讓心能夠很快收攝安定下來,全心投入,專注念佛。周修輝第二年參與彌陀佛七,表示比去年更熟悉法會程序,念佛更有信心和力量。永富法師的開示幫助他提升念佛的觀想意境。

與會信眾展開一連七天精進念佛修持。(人間社記者陳惠玲攝)
總住持永富法師進行灑淨儀式。(人間社記者陳惠玲攝)
齋主代表在超薦壇誦念《心經》。(人間社記者陳惠玲攝)
今年佛前增加了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的燈條,讓大眾感受到阿彌陀佛成就眾生生命圓滿的宏願。(人間社記者陳惠玲攝)
佛光山港澳深教區總住持永富法師開示所緣境的重要性。(人間社記者陳惠玲攝)
總住持永富法師派發結緣點心,旁為香港佛光道場監寺覺毓法師。(人間社記者陳惠玲攝)
總住持永富法師點榜。(人間社記者陳惠玲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