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佛光青少年慈善關懷活動

延續豐衣足食 為長者送溫情

【人間社 杜曼瑋 香港報導】

香港佛光道場在九龍灣啟業邨長者鄰舍中心持續服務,定期向長者派發白米及送上慰問。5月24日,道場佛光青少年班13位學員聯同慈善組39位義工,在啟業邨耆康會何生長者鄰舍中心進行「豐衣足食-為長者送溫情」活動,派發象徵祝福的吉祥米,並探訪邨內43戶獨居長者。

出發前,佛光山港澳深教區總住持永富法師叮嚀青少年學員及義工要注意探訪禮儀,並效法菩薩的慈悲心與信願力,將在道場學習的佛法實踐於社會服務中,培養換位思考能力,深入理解他人的需求、感受和觀點。保持微笑,給人歡喜。

在義工導師帶領下,佛光青少年向獨居長者送上吉祥米,並與老人家聊天,慰問其日常生活狀況。長者們對於青少年與義工的熱忱深表歡喜。一位90多歲的長者憶述二戰期間的動盪歲月,勉勵青少年珍惜現在的和平和幸福生活;亦有長者談及病痛和手術經歷,提示青少年要重視身體健康。

多位佛光青少年在活動後分享心得,表示對長者缺乏親人陪伴的處境深感觸動。13歲楊程程體悟到社區服務的重要性。每個人都能成為改變的一份子,透過陪伴、協助購物或參與社區活動,為長者帶來關懷與溫暖。

14歲龔俊銘反思,日常生活中是否忽略了對家中長輩的關心。對長輩而言,陪伴比物質更重要。以後要多陪伴和關心長輩,珍惜與對方相處的每一刻。

15歲葉嘉敏看到長者面對身體衰退,仍積極尋求治療,生活大小事情也是自己解決,令她甚為敬佩。長者都很健談,讓她體會到,陪伴與聆聽才是給長者最好的禮物。

15歲黃朗軒表示,一位長者叮囑探訪青少年「健康比任何物質上的東西更為重要,擁有健康的體魄才能追求自己想做的事情」,啟發了他思考生活的重要目標。

12歲梁乾暉分享,首次參與派米活動,過程中學會了與人互動時要保持微笑;當察覺對方情緒不穩時,需適時轉換話題,帶動輕鬆的交流氣氛。

10歲林嘉翹直言,明白了「助人為快樂之本」的道理。探訪能夠帶給長者歡喜的同時,自己也很開心。老人家很樂意與青少年聊天,分享生活點滴,氣氛溫馨融洽。

12歲關皓聰從長者婆婆身上學到堅持和精進。婆婆過去曾到道場聽經聞法,行動不便後在家中持續念佛。他期盼總住持再舉辦此類活動,讓更多青少年了解獨居長者的需求。

總住持永富法師嘉勉佛光青少年,指出他們從探訪中,學習勇敢面對並承擔生命的每個歷程。人都是「獨生、獨往」,須獨自面對自己的生命,珍惜助緣,讓每一天都過得圓滿。每天以微笑迎接清晨、帶著微笑入睡,以愉悅的心情活在當下。

佛光山港澳深教區總住持永富法師開示,叮嚀佛光青少年班學員要注意探訪禮儀。(人間社記者張祖華攝)
慈善組如願法師向佛光青少年說明活動程序。(人間社記者心翔攝)
佛光青少年與慈善組義工4人一組,探訪獨居長者。(人間社記者心翔攝)
佛光青少年與慈善組義工探訪獨居長者,準備就緒。(人間社記者心翔攝)
香港佛光道場多年來在九龍灣啟業邨長者鄰舍中心持續服務,定期探訪長者及派發白米,以行動傳遞關懷與溫暖。(人間社記者張祖華攝)
佛光青少年與慈善組義工登門拜訪長者。(人間社記者張祖華攝)
聆聽長者講述生活和身體狀況。(人間社記者張祖華攝)
從探訪中了解長者居家生活。(人間社記者何曼瑋攝)
佛光青少年班學員黃朗軒,分享參與社區關愛活動的感受。(人間社記者張祖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