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六月份大悲懺法會修持
實踐慈悲精神 啟發關愛力量
【人間社 陳映霖 香港報導】
觀世音菩薩慈悲精神,既救度眾生,亦啟發佛弟子為生活指引,弘揚關愛的價值觀。6月1日,香港佛光道場舉行大悲懺法會修持,佛光山港澳深教區總住持永富法師主法,現場及線上近3300人次共修觀音法門,透過儀軌淨化身心,減除修行的障礙。
總住持永富法師開示,大悲懺法會修持定期舉行,大眾共修,對於大悲懺儀軌已經熟悉。要反思如何將觀世音菩薩的慈悲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引用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教誨:「念觀音、拜觀音,不如自己做觀世音」,也就是效法觀世音菩薩慈悲利益眾生的心,以實際行動關懷和幫助他人,成為眾生苦難中的一盞明燈,這才是大悲懺法會修持的深遠意義所在。
大悲懺儀軌的內涵,以觀世音菩薩的願力為根本。大悲咒出自於《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也就是《大悲心陀羅尼經》或簡稱《千手經》。念誦經文能喚醒禮懺者和持咒者的慈悲本性。總住持強調,光是拜懺並不足夠,要深入理解相關經典,融會貫通後再拜懺,才能真正感受到修持的意義與力量。
儀軌包含嚴淨壇場、至誠禮拜、持誦經咒、發願回向等環節,永富法師勉勵大眾多聞熏習,精進不懈。道場開設的都市佛學院、文化文憑班和碩士班課程,從基礎佛學知識到深入經典研究,涵蓋廣泛而有系統的內容,為有志於研究佛學的人士提供專業進修的機會,深化對佛法的體悟。
多位長期參與大悲懺法會修持的信眾分享心得,展現了修持對生活的深刻影響。84歲的馬愛玲表示,多年來持續禮拜大悲懺,不僅廣結善緣,更讓生活變得安穏自在。她感恩佛菩薩的加持,使全家人平安幸福,在修行中體會到佛法的真實利益。
韓敬如分享每次禮拜大悲懺時,都彷彿與佛菩薩對話,內心充滿安定與喜悅。這種與佛菩薩感應道交的體驗,讓她更加堅定修行的信心,並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平和的心境。
施藝雙提到,長期修持大悲懺法門,明顯感受到自身的轉變,也就是煩惱減少、內心更加清淨,貪嗔痴等習氣也逐漸淡化。她學習觀音菩薩的慈悲精神,不僅提升了自己,也感染了家人共同成長,使家庭生活和諧美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