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梁皇寶懺法會第二梯次(卷五) 懺悔滅罪 解諸怨結

上班族把握晚上法會共修,透過梁皇寶懺解冤釋結。(人間社記者葉偉炳拍攝)

佛心無私,齋主代表在住持永富法師帶領下在往生壇誦經回向。(人間社記者葉偉炳拍攝)

【人間社記者甘淑英香港報導】  9月5日,香港佛光道場梁皇寶懺法會第二梯次諷誦第五卷〈解冤釋結第九〉,約1,200名信眾參與。住持永富法師主法,開示怨對產生的原因,以及對修行的障礙。

住持引述懺文,「一切眾生,皆有怨對」,沒人能夠避免,因為「心想顛倒,貪著世間」,無明起貪嗔痴慢疑導致與家人、師長、同事、同參道友起怨結。歸根究底,「依身口意,起十惡行,結諸怨對」,生活和修行出現障礙和困難。即使錯不在自己,但別人造作惡業令自己煩惱或受委屈,都會結冤成仇。住持指出,人的情感很脆弱,不小心說錯話也會成為冤家,好意也未必受人接受,「對人事物不要有期望或貪求,隨緣就能遠離怨恨的因」。

「一切怨對,皆從親起」,意謂只有親近的人才會惹起怨恨,皆因愛之深、責之切、怨之重。住持認為,那並不表示任何人都不要親近,重點是「無所執著,不貪求,做好本份就可以了」,並以常引用的親子關係為例,父母履行責任和義務,不要權威地要求子女服從所有的安排。

住持說明,學佛要深信因果,不管過去有意或無意觸怒眾生,又或者酸葡萄,不見得別人好而生起嫉妒憎恨心等,藉著拜懺的因緣在佛前至誠懺悔,「能夠把冤家當成親人化解冤結,就是佛心」。懺文提及「滅苦之要,唯有懺悔;眾生具有慚愧二種心,則無罪不滅」,大家有慚愧心就沒有空間結怨。

卷五果供養,住持解說,「果代表結果,佛教重視因果法則,身口意行為都有後續影響。有些人雖無過犯,看不順眼是由於過去生接觸沒有給予好的回應,藉著供果提示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要成就善果及佛果。不要辜負自己的初發心,發願擴大心量,包容一切,不怕困難挫折,有始有終。是日農曆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亦是僧寶節,住持講述緣起,表示出家眾和在家眾對佛教都是一心希望佛法興隆,勉勵大眾如實承擔。

陳慧雯表示首日拜懺覺得很疲倦,然而越拜越精神,非常感恩住持開示每一卷重點及敎導觀想與父母(已往生)、親友和同事一起拜懺,有說不出的歡喜。施英慧自言拜懺希望超蔫祖先、消業障和祈福,住持的開示很受用,希望道場空間擴展,造福更多人。鄭麗玲很喜歡聽住持的開示,表示感受到住持的用心,會改善自己不好的習氣,認為正信道場是品德教育中心。

男眾居士們專心念誦懺文。(人間社記者葉偉炳拍攝)

住持永富法師派發結緣的素壽司。(人間社記者葉偉炳拍攝)

阿彌陀佛聖像前懺悔發願,當下就是淨土。(人間社記者葉偉炳拍攝)

佛教未來龍象從懺文中學習注意身口意行為。(人間社記者葉偉炳拍攝)

梁皇法會,大殿內無虛席。(人間社記者葉偉炳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