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禪

一日禪 – 針對現代繁忙的工商社會,配合大多數人的例假日,提供一日六支香的一日禪,方便有心修學禪坐的人,從中學習傳統叢林禪堂的規矩、參禪心法等基礎概念。

近年來,禪的發展已由東方普遍至西方,由僧眾至信眾參修;「禪」是繁忙生活中的清涼劑、安定丸,對於生活在繁忙工商業社會的現代人而言,如能每日靜坐幾分鐘,甚至每隔一段時日到寺院參加禪修活動,將有助於我們獲得再出發的力量。

禪,不是什麼神奇玄妙的現象;禪,也不是佛教專有的;可以說人間充滿了禪機,大自然無一不是禪的妙用。禪像太陽的熱能一樣,只要有心,到處都有自己的熱能。佛陀在靈山會上,把禪法傳給了大迦葉,但把禪心交給了每一個眾生。

禪的光明,照耀著人間;禪,溝通了人我的關係,溝通了心物的關係。禪者與禪者之間的接心、印心,處處都說明了禪的人間社會性,禪門一千多則的傳燈故事,不但玄奧,而且美麗。

在現代這個複雜紛亂的社會生活裏,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禪定的力量來安頓浮盪不定的身心。二十世紀以來,西方文明的巨浪席捲整個世界,機器的運作,加快了人們的腳步,物質的增產,刺激了人們的享受慾望。人們隨著機械的輪子,馬不停蹄地汲汲於營生糊口,而忘記停下腳步來看看自己;生活競爭的激烈,人和人之間的疏離感愈來愈嚴重,感官的過度享受,使人們麻醉了自己的性靈,虛無、失落,遂成為這個時代的時麾名詞。針對這樣的時弊,禪,實在是一劑最好的藥方。

(一)禪修心態

禪師修行不光為自己,一定要像菩薩那樣大慈、大悲、大熱忱來對待眾生,不可做自私的自了漢,所以在修持上,我們要:

  1. 自我觀照,反求諸己。
  2. 自我更新,不斷進化。
  3. 自我實踐,不向外求。
  4. 自我離相,不計勝負。

除了上述四點外,我們也要注意:

  1. 放下俗務,以準備受教的心態進禪堂。
  2. 嚴守禪堂規矩,不得為私己之方便而要求特權待遇。
  3. 培養慈悲心。慈悲之人,心性柔和,坐禪較能入禪。
  4. 止惡行善。若遇過惡之事,無論大小皆須懺悔;若遇善事,皆應隨喜去做,以培修福德。
  5. 不多攀緣,善調飲食,善調睡眠。
  6. 深具信心,信己與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信教授師是有道之人。

(二)禪修利益

禪,是人間的一朵花,是人生的一道光明;禪,是智慧,是幽默,是真心,是吾人的本來面目,是人類共有的寶藏。

禪,雖然是古老的遺產,但更是現代人美滿生活的泉源,因為禪的功用可以擴大心胸、堅定毅力、增加健康、啟發智慧、調和精神、防護疾病、淨化陋習、強化耐力、改善習慣、磨練心地、理解提起、記憶清晰。

有了禪以後,我們的生活煩惱會減少,對事情的看法不會顛倒,很多矛盾、差別的現象也可以統一起來。有了禪以後,一身如雲水,悠悠任去來,窮也好、富也好、有也好,無也好,視透夢幻空花的塵世,得到大解脫大自在,這個禪就凌駕一切之上了。

有了禪以後,我們在世間上沒有恐懼,就是生死,都不畏懼。有了禪,心中就有了定,就有力量,當腦波在禪定裏凝聚集合,接收感應的時候,自然容易心想事成,無有不辦。

因此,透過禪修,可以得到無量的禪悅法喜與利益:

  1. 消除生活壓力:生活的壓力來自內心的散亂,以及對生活現象的錯誤認識。禪坐可以靜心息慮,找回自性,幫助我們辨別邪正,釐清錯誤,壓力也就自然消除。
  2. 增進身體健康:經云:「心生則種種法生。」現代的醫學證明,人類的身體疾病,大都來自於內心的焦慮、貪婪、瞋恚等情緒。禪坐可以讓我們性情恬靜,氣息安寧,感受清涼,並且可以暢通氣血脈絡,促進新陳代謝,使機能不易退化,因此不僅可以增進身體健康,而且還能袪病延年。
  3. 提昇內在涵養:在科技發達,物資豐裕的今日社會,一般人鎮日汲汲於追逐聲色犬馬、名位權勢,以致為物慾蒙蔽自心,失落自我。倘若能與「禪坐」為友,則內有主宰,不為物役,自能提昇內在涵養,形之於外,則能變化氣質。
  4. 享有禪悅之樂:佛陀曾說:「坐禪能得現法樂住。」所謂現法樂即禪定之樂,這是一種從寂靜心中所產生的美妙快樂,絕非世間五欲之樂可比,勤於禪坐之人,可得此禪悅之樂。
  5. 開發本具智慧:《楞嚴經》云:「攝心為戒,依戒生定,依定發慧。」禪坐能令人形神安定,心地明淨,不但能開發本具智慧,而且能獲得眾人愛敬,辦事易成,因此是增長福慧之道。
  6. 終能見性成佛:佛陀證悟時說:「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煩惱妄想而不能證得。」禪坐可以去除煩惱妄想,使我們內外空靜,心性寂滅,廓然而悟。因此,禪堂又稱選佛場,只要功夫下得深,終能見性成佛。

(三)禪修類別

初學禪坐到進階修持,為適應不同層次的需要,佛光山禪淨法堂各以不同階段的禪修來帶領社會人士參修。今依深淺不同設有八種:

  1. 隨喜禪 對於不曾接觸過禪修的初學者或公司團體等,基於興趣、好奇,想一探禪堂及禪坐為何物,提供一、二小時的入門練習,淺嚐短暫的寧靜滋味,是為隨喜、結緣的性質,以培養善根因緣,為日後深入禪修的導引。
  2. 半日禪 從隨喜禪初嚐禪修的喜悅,想進一步增加自己在禪修方面的體驗,卻礙於工作關係,無法長時間參加者,可於例假日,以半天三支香的時間,參加半日禪的活動。
  3. 禪訓班 經過參加各類短暫的禪修體驗後,想要有系統了解禪修的完整進階次第,以一期八週到十二週,每週二小時到四小時的禪訓班,有組織、有系統、有次第的禪修課程,培養正確知見,以落實人間佛教的生活觀照。
  4. 一日禪 針對現代繁忙的工商社會,配合大多數人的例假日,提供一日六支香的一日禪,方便有心修學禪坐的人,從中學習傳統叢林禪堂的規矩、參禪心法等基礎概念。
  5. 雙日禪 有了一日禪的體驗,更深入參加每日九支香的雙日禪,一方面息心靜慮,思惟法益,同時體會在寺院隔夜參修,享受晨鐘暮鼓的寧靜氣氛。
  6. 三日禪 為期三天的禪修活動,是一日禪、雙日禪的進階加行修持,同時也是禪七的前行準備,所以一日的香別作息,近似於禪七。在參修期間,摒除一切外緣,不外出、不會客、不攀緣、不打電話、不看書做筆記、不談論唱誦,一心參究心地。
  7. 禪修營 禪修營一年舉辦二次,於寒、暑假定期提供大專、高中同學進修禪法,課程安排,解、行二門並重,經由五天的學習,讓他們對禪法有概略性的了解和禪修的基本體悟,而實際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8. 禪七 打禪七,簡稱打七,以七天剋期取證,以消除我執為主。

禪七一天安排十一支香,大板香主七和尚開示外,小香每打站板,班首師父講開示。維那師父時時照顧大家的規矩,監香師於坐香時巡視,若有昏沈散動者,即上前下香板,以示警策用功。另安排茶點,讓禪修者補充體力,並訓練動中參禪的功夫。第四天之後,安排小參,就個人參修的疑問向主七和尚或班首師父請開示;一直到最後一天早板香後解七。

佛光山禪堂的禪修設施、課程,猶如一所禪修學校,分有不同的修學等級,不但禪修種類繁多,禪訓課程亦按照參加對象根性、程度的差別,而有不同的課程安排。若是完全沒有禪坐經驗者,應先選擇參加每年寒、暑假舉辦的「禪修營」,或不定期的「隨喜禪」。有些許經驗者,想再進階學習,就選擇參加「禪訓班」的課程。禪訓班每期以二至三個月為一期,每週共修一次,能從中學習基礎佛學、禪修常識,及基礎坐禪方法。以上二類禪修皆在本山各別院、分院舉辦。

經過「禪訓班」的課程訓練之後,就可以開始參加本山別分院或直接由總本山所舉辦的一日禪、雙日禪,或三日禪的密集禪訓共修。有了參加一至三日禪的禪修經驗,自己於日常生活又肯用心修持,即能參加總本山所舉辦的「禪七」,以剋期取證,求得更深刻的禪修體驗,乃至明心見性。

舉要言之,隨喜禪、禪坐共修、禪訓班,即是「初級」禪訓班;一至三日禪,即是「中級」禪訓班;禪七則是「高級」禪訓班,這是依禪修的「道階次第」,為不同程度的禪修行者所規劃的禪修活動與禪訓課程,期望借此從初級到高級的禪訓活動,從淺至深的禪訓課程,讓有心的禪修行者得以循序漸進,次第修學,拾級而上,早日將身心調熟,進而體悟清明意境,清涼六根,活得自在。

(四)鐘板號令

《大比丘三千威儀》卷下載,於布薩、誦經、集合眾僧、飯食等,皆可敲鳴楗椎。禪堂每日以鐘板作為禪者行坐參修的主要生活引導,因此,禪堂的鐘板就是大眾的號令,所謂「龍天耳目」,必須相當尊重。鐘板的配合有時「一鐘一板一木魚」,有時是「二板一鐘一木魚」,或者「三板一鐘一木魚」,都代表了一些特殊的意義。總之,禪者的生活,不用語意,每天在單純的號令下井然有序。

1.禪堂司鐘板法則

  1. 鐘板者,乃引領大眾梵唱、行坐參修之法器,行者一天的作息,全憑鐘板號令行事,凡司鐘板者應謹慎盡職,
  2. 如法敲打。
  3. 臨濟鐘板,一天作為「四止四開」。從一板一鐘至三板一鐘止靜,及揚板開靜,不得錯亂。
  4. 當值司鐘板,應聽由維那招呼行事,不得擅自敲打。司鐘板的當值,起香前應打三陣叫香集眾入堂,叫香應由慢至快,由大聲至小聲,每陣二十四下,不得參差紊亂。
  5. 當值司鐘板的輕重,應板打八分,鐘敲六分,速度不得參差不齊。
  6. 當值司鐘板,逢行香時,如有和尚或班首師父在場,送位應如法。
  7. 凡司鐘板,聲響不得軟弱無力、無精打采,亦不得匆促急躁、尖銳刺耳,打人閒岔。
  8. 司鐘板如法,能作為行者的助道因緣,令其攝心正念,精進辦道,集諸聖因良緣;反之,則動人道念,覆行者慧命,不可不慎!

2.禪堂法器名稱

  1. 鐘板:鐘板懸掛於維那香桌上方,鐘上板下,規格隨禪堂的大小而有所不同。禪門五家鐘板,各有特色,橫式代表「橫遍十方」,直式代表「豎窮三際」,圓式代表「圓滿報身」。鐘板是禪堂大板香起香、掛二板講開示或吃茶、止靜及揚板所用,為臨濟鐘板一日作息「四止四開」的主要訊號。
  2. 催板:靠近鐘板,掛在牆上的一塊較小的板,為跑香中站板及講開示後催促再次跑香之用。
  3. 木魚:放置於維那香桌上,為起香、抽解、小香止靜、開靜之用。
  4. 叫香:以兩片長方形木塊互擊出聲,為集眾進堂、跑香中催香、抽解小淨後警示進堂坐香,及開靜後維那示意下坐之用。
  5. 引磬:如碗狀的小鐘,以小鐵枹擊之;於其底部中央貫紐,附有握柄,便於把持。為大板香起香、揚板與鐘板三結三交及開靜、問訊出堂之用。
  6. 香板:禪林中,用以警策修行之木板,形如寶劍,依使用目的不同,分有多種:
  • 巡香香板:用以巡查坐禪昏沈者。
  •   監香香板:於禪七時使用,一般是由方丈、首座、西堂、維那、糾察等執行。
  •   清規香板:是屬較嚴重者,犯了清規時,才會請清規香板來處罰。
  •   堂規香板:用以懲誡違規者。
  •   維那香板:以職取名,維那專用。
  •   警策香板:用以警策用功辦道者。

香板的使用,在禪宗流傳時間上並不久。清朝雍正皇帝,非常懷念昔時的國師--玉琳國師,得知揚州高旻寺有一位玉琳國師的弟子,就把他召到朝中,問他的禪功如何?他回答皇帝,他很慚愧,對於禪沒有什麼成就。

皇帝:「你啊!一代的國師,怎麼會有你這麼沒有出息的後人?限你在一個禮拜之內開悟,如果在一個禮拜之內不開悟,我這把寶劍就要來殺你。」

以後,衛士每天就在禪堂外擺一擺,搖一搖這口寶劍,「今天是第一天!」

「今天是第二天!」

「今天是第三天!」

玉琳國師的弟子苦心想:我這一條小命今天是保不住了。但是到了第七天,他在情急之下終於開悟了。他搶了衛士手中的寶劍,把雍正找來,對他說:「究竟是你要我的頭?還是我要你的頭?」雍正一聽,內心很高興,如果不是開悟,誰有這麼大的口氣?由此掌故,後來各寺院就用木板做成類似寶劍的香板以警策禪人。

3.禪堂鐘板訊號

(1)禪堂外的訊號:

寺院的打板,分為一板、二板、三板、四板、五板等。

  1. 起一板:大眾開大靜養息時,由巡夜人員敲擊的訊號。
  2. 起二板:夜巡完畢的訊號。
  3. 起三板:通知廚房典座人員起床的訊號。
  4. 起四板:通知大眾起床的訊號。
  5. 煞五板:完成起四板的訊號。
  6. 接報鐘:禪堂回應堂外的訊號。
  7. 打接鐘:鐘聲訊號與報鐘相接,共一百零八下。
  8. 打叫香:示意早齋將開始的訊號。
  9. 開梆:飯頭敲擊懸掛在齋堂外的大木魚梆,通知大眾即將開飯的訊號。

(2)禪堂內的訊號:

  1. 起香:大板香(一板一鐘二木魚)、小香(二木魚),為香別開始的訊號。
  2. 掛二板:大板香(二板一鐘),為講開示、吃茶的訊號。
  3. 站板:(一槌小板)小香跑香進行中停止的訊號。
  4. 催板:(二槌小板)聽開示後,再行跑香的訊號。
  5. 抽解:(一槌木魚)禪坐前上淨房的訊號。
  6. 止靜:大板香(三板一鐘)、小香(三槌木魚),為靜默坐禪參修的訊號。
  7. 開靜:大板香(一槌引磬)、小香(一槌木魚),禪者停止坐禪,聽許散動下座之訊號。
  8. 揚板:三陣(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臨濟鐘板四止四開,一日作息四次大開靜的訊號。

(五)禪堂規約

〈孟子‧離婁上〉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因此,叢林規矩的設立,是助道因緣,能幫助參禪者悟道。其規矩簡單條列如後:

  1. 不侮辱修行者。
  2. 不褻瀆三寶。
  3. 不破壞禪堂團體。
  4. 不違犯刑事罪行(即殺、盜、淫、擄)。
  5. 不宣說自己的成就。
  6. 禪堂作息一律聽鐘板號令,不得私自活動,或無故遲到早退。
  7. 進堂參修,應嚴守本分,照顧本參,不得到處遊走,閒談是非。
  8. 堂中床位、座位一經排定,不得竄單亂位,私自調換。
  9. 進出禪堂應依序而行,不得爭先恐後或穿堂直過。
  10. 行香時,應前後對正,循序前進,不得縱橫奔跑。
  11. 坐香時,應斂目攝心,勤奮參究,不得左顧右盼,作勢嬉笑。
  12. 凡於禪堂內外行走,應放輕步伐,不得將鞋拖地出聲。
  13. 止靜時,未經許可,不得擅自進出,亦不得靜中響動,驚擾大眾。
  14. 坐香時,應端身正坐,專心用功,不得背靠牆壁,散放腿子,恣意放縱身心。
  15. 坐香時,不得隨意走動,倘有事關緊急者,應事先稟告職事。
  16. 堂中昏散、妄動者,應虛心接受香板警策,不得與職事諍訟。
  17. 受警策後,昏散如故者,應下坐立參;再受三警策,依然如故者,自當佛前跪參。
  18. 參修期間,應儘量避免缺席,如因故不能參加,應事先請假。凡缺席三次以上者,取消參修資格。
  19. 參禪期間不宜會客,以免妨礙道業,如有不得已,應稟明職事幫忙處理。

(六)禪堂生活須知

  1. 在床上不可以抖衣物,作聲搧風,行儀懶散,使鄰單動念。
  2. 進出寮門,動作放輕,不可以拖鞋作聲,不可以大聲說話,大聲咳嗽,干擾大眾。
  3. 不得在堂內吐痰、涕唾。如有不得已,應以紙巾或毛巾包好。咳嗽、呵欠、噴嚏均宜掩口,以重衛生。
  4. 參修期間,不得將零食、點心、水果等攜入堂內,以維護禪堂環境整潔。
  5. 不可以與鄰單交頭接耳,閒言雜話,講說世事。
  6. 單序坐次,起身下坐,皆當細行,不可攜帶發聲響物品,如手提電話,以免作響令鄰單動念。
  7. 進出禪堂(凡大眾參修期間),必須請假,若身體不適,亦可於起香前告知維那師父,回堂時須向維那師父銷假。
  8. 堂中稱呼:在綱領職事前,不可以稱你我。凡是一切職事,皆稱某某師父,或對首座,稱首座和尚。請問時必須合掌,稱己「學人某某事」。職事若站,我立在傍,不可倚坐,失去威儀。
  9. 小恙可請假稍作休息,如有重病,則應告假出堂調養,以免妨礙大眾。
  10. 禪堂內外設備,悉皆十方善信布施建設,敬請愛惜使用。

(七)禪修方法

透過禪定的工夫,以顯發我們的真如佛性,自來為各大宗派共行的修持法門。禪觀的實踐,佛陀在世的時代,早已普遍地盛行於當時印度一般的思想界,譬如六派哲學的瑜伽派、數論派等,都非常注重禪定。佛陀本身未證悟之前,也曾經過六年禪定工夫的訓練,最後在金剛菩提座下,進入無上甚深的禪定之中,終於夜睹明星,而證悟因緣生滅的真理。因此佛陀的成等正覺,和禪坐有著密切的關係,禪坐是吾人徹見本性的要門。

達摩祖師西來東土的時候,曾經獨自一人在嵩山頂上面壁九年,在靜靜的禪坐中渡過了他的一生,從身體的力行實踐之中,細細地咀嚼禪的真髓本味,並且把禪的醍醐妙味遍灑於中國全土。因此,宋朝的宏智正覺禪師讚歎他說:「寥寥冷坐少林,默默全提正令。」

宋朝的天童如淨禪師受到禪坐思想的影響,極力提倡坐禪,首先提出「只管打坐」的見解,日本的道元禪師跟隨他學禪,遂將禪師的思想移植於東瀛,而開創日本曹洞宗「只管打坐」的獨特門風。除了如淨、道元兩位禪師的提倡打坐之外,當時更有宏智禪師提倡「默照禪」,主張端坐內觀自性,以徹見諸法的本源。由於如淨、宏智等人的推弘,中國的禪風遂從六祖慧能以來一向注重觀照本性的心證,一變而為在「赤肉團」上用功夫的身行,打坐於是成為禪門入道不可缺少的實踐方法。

其實,禪定的注重並不限於佛教,平時我們勸人要冷靜,慌亂的心冷靜下來之後,才能好好的思考問題。這好比一池混濁的潭水,投入一顆明礬,池水則清澈乾淨一樣。事實上,冷靜就是禪定工夫的表現。儒家的〈大學〉上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荀子也認為人生最高的境界,為達到「虛、壹、靜」的寂靜世界,這一切都說明了靜慮的修持,是我們安身立命的重要行門。

有一位賣豆腐的人,送豆腐到寺院,看到禪坐中的師父們威儀莊嚴,心生敬慕,心想:我也來打坐。因此請求糾察師父讓他隨喜參加,他進入禪堂之後,放下一切雜念,專心一意的打坐。過了一支香的時間,他如獲至寶地發出歡呼說:「我終於想起來,五年前李大用欠我的三塊豆腐錢,還沒有還給我。」這位賣豆腐的人,只靜坐了一會兒的時間,就收到如此的妙用,何況入於甚深的禪定之中,其所顯發的智慧,自不待言了。打坐,開始的階段,能使身體感到輕安愉快,心裏柔軟篤實。功夫深了,忘失身心、世界的時候,覺悟的道路自然開啟。我們只要用工夫,等到心湖的波浪靜止了,自然能夠湧現出朗朗的明月;紛亂的念頭平息了,清明的靈性自然顯現出來。

如淨禪師在他的語錄上說:參禪為身心脫落,不用燒香、禮拜、念佛、修懺、看經,祇管打坐始得。坐禪不是沈思瞑想,更不是呆默無為;坐禪有別於誦經拜佛,坐禪的人要拋棄萬塵,心無旁騖,一心以禪坐為最高無上的安樂法門,彷彿回歸自己本家一般,安然地穩坐於自己的法性之座上面,和十方諸佛一鼻孔出氣,遨遊於法界性海之中。

禪坐最終的目的,在求得身心脫落,把我們虛妄的分別心脫落盡淨,甚至連佛、覺悟的世界也蕩滌無遺,禪師們在寂寂的古剎、裊裊的煙火中,一支香、一支香地打坐,將他們的生命投注於禪坐之中,目的就是希望把動盪的身心、虛妄的世界坐斷消滅,在永恒無限的靜坐中,將清淨的本心,流入無限的時空,而達到不迷不悟,完全解脫自在的境界。

我們如果想享受禪悅的妙味,應該實地去打坐,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打坐經驗久了的人,不管林下水邊、巖洞塚間,都能夠安然入定;但是初學的人,最好選擇在室內,遠離吵雜的地方,比較能夠收到效果。室內的燈光不可太亮,以免刺眼;也不可太暗,以防昏睡。最好能擺設佛像,燃香供佛,以攝心提念。坐禪的位置,避免直接通風,以免引起傷風的毛病。

除了環境之外,飲食、衣著也要注意。吃完飯一小時之內,不好打坐,因為此時血液都集中於腸胃,此時打坐,既不合乎生理衛生,並且容易昏沈。飲食不可過飽,也不可太餓,最好七、八分飽。衣著方面要寬鬆、舒適、柔軟,以免妨礙血液循環。睡眠要充足,以免昏沈入睡,浪費寶貴時間。

上面的預備工作都齊全了,則可以開始打坐。禪坐普通分為三大階段,即調身、調息、調心,經典上有說明,尤其智者大師的《小止觀》有詳盡的解釋,各位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現在我僅簡單地把其中的方法介紹給各位。

調身方面,首先要盤腿,盤腿分為單盤和雙盤。單盤就是把左腿放在右腿上,或者把右腿放在左腿上,佛教稱之為半跏趺坐。雙盤就是把左腿放在右腿上,再把右腿放在左腿上,相反也可以,佛教稱之為全跏趺坐。如果無法雙盤,單盤也可以,萬一單盤也盤不起來時,也可以將兩腳交叉架住。盤腿可以使浮亂的身心靜止下來,彷彿巨大的樹木植根大地一般,容易進入禪定境界。

腿盤好了,雙手要結手印,先將右手仰放於肚臍下,左手放置在右手上,兩拇指輕輕相拄,兩手臂自然緊貼腋下,此稱為結「法界定印」。這種手印可以使左右氣血,相互交流。盤坐時背脊挺直,可使五臟六腑順暢運行,促進身體健康。兩肩要平張,不可左右傾斜;頸項要緊靠衣領,保持從側面看耳朵和肩膀成一直線的姿勢,下巴要收進來,嘴輕輕地閉著,舌尖抵住門牙上齦的唾腺,以促進消化。初學者眼睛最好微睜,注視著座前二、三尺的地方,以免昏睡。

身體調好,接著要調呼吸,可以持數息觀,從一數至十,數出入的呼吸,使呼吸由粗重急喘而細微平和,如游絲一般,若有若無。調身、調息都做好了,最後要調攝心念。我們的心念如野馬奔馳一樣,不容易控制,但是心念如果不能調制,縱然坐破蒲團,也沒有意義。我們可以持觀想,將心念集中於一處,或者觀想佛的三十二相好;或者念佛,持咒;或者參公案、話頭,只要能夠將心念攝住,什麼方法都可以。

以上簡單地介紹了禪修的方法。其他注意事項:

  1. 坐時,雙手先將衣服稍稍撩起,名曰「提半把」,以免衣服緊迫頸部,造成不適。
  2. 穿著以寬鬆、舒適、柔軟的衣服為宜,一切束縛身體的物件,如手錶、眼鏡等,皆須鬆開,以免妨礙血液循環。
  3. 靜坐時儘量避免在冷氣口或電風扇下打坐。最好以毛巾包著膝蓋,以防風濕。
  4. 靜坐的地方以乾燥的木板或榻榻米為宜,但仍需敷陳厚軟適度的坐墊。
  5. 坐墊隨個人身體需求而異,以能坐得豎直平穩,不阻塞氣脈為妥當。
  6. 初學靜坐者,一定要經有經驗的老師指導,以防偏差。
  7. 初學靜坐時,多半無法雙盤,則以單盤為宜;不要勉強坐太久,以時間短、次數多為宜。

禪的精神,並不局限於打坐的禪堂,在二十四小時之中,舉手投足,揚眉瞬目,都充滿了禪的妙趣;禪的消息,並不僅僅在歛目觀心的禪定中,日常的著衣喫飯、走路睡覺,都透露著禪的妙機。生活中的禪,是將寂靜的禪定工夫,攝入日常的勞動之中而達到動靜一如的境界。禪,是從瑣碎的事事物物中,以整個身心去參透宇宙的無限奧妙,是偉大於平凡,化高深於平淡的修持。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無一不是明心見性的資糧。

永嘉大師說:「行也禪,坐也禪,語默動靜體安然。」對真正的禪者而言,在日常生活中,禪是觸目即是,無所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