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持靜心

最新報導

  • 【人間社記者 張俊明 香港報導】8月1日,香港佛光道場舉行瑜伽燄口第五梯次修持,禮請佛光山大覺堂堂主慧任法師主法,700多位信眾參加。佛光山港澳深總住持永富法師和主法和尚慧任法師分別在修持前後開示,引導大眾明白因果的法則和回向的重要,對於修持和日常生活的實踐建立正確的觀念。 佛光山港澳深總住持永富法師法會前提醒大眾:燄口的意義在於用正確態度去改變生命,亡靈墮入餓鬼道皆因生前貪嗔癡的心魔太重,... [更多內容]
  • 【人間社記者林愛文 香港報導】7月31日,香港佛光道場的孝道月瑜伽燄口修持第四梯次,禮請佛光山大覺堂堂主慧任法師主法。是日中午風雨交加,後轉為八號颱風。雖然狂風肆虐,但仍有400多位信眾出席法會,祈願藉由修持的功德能護佑和普照香港。 佛光山港澳深總住持永富法師修持開始前說明各種咒語的意涵及功德。「主法法師以咒語加持十指,以十指自利利他」,例如經文中的「十度真言」,在於提醒大衆要提起正念,雙手... [更多內容]
  • 【人間社記者 關榮蓮 香港報導】 7月30日香港佛光道場瑜伽燄口修持第三天,馬來西亞佛光山東禪寺慧尚法師主法,約700人參加。法會開始前佛光山港澳深地區總住持永富法師說明儀軌內容,主要開示準提咒的內涵。 準提是布施,分別有財施、法施和無畏施三種。財施包括內財和外財,凡依報,指我們賴以生存的東西是外財,身體等有情世間則是正報,布施頭目皮骨等是內財施。法施是宣講了脫生死、免輪迴苦之法。無畏施是讓... [更多內容]
  • 【人間社記者 鄺小燕香港報導】7月29日,香港佛光道場舉行孝道月瑜伽焰口第二梯次修持,恭請馬來西亞慧尚法師主法,有700多名信眾虔誠參與。 佛光山港澳深總住持永富法師在修持前為大眾開示:每次修持都是獨一無二的,透過修持,可以知道自己內心的散亂程度。有時,人活在苦中只是抱怨,不懂得要先向內思考、凈化自己。身為佛弟子應該聞思修證,從思想中改正,行為語言就會改變過來。在超度先人之前,先要凈化自己內... [更多內容]
  • 【人間社記者 蘇簡笑怡 香港報導】香港佛光道場2019年孝道月瑜伽燄口修持於7月28日開始,連續十天(即十梯次),隨後緊接著兩梯次的梁皇寶懺修持。啟建修持不僅為自家孝親報恩、超薦祖先的心意,更祈願為香港民眾在動盪社會中帶來清淨人心、安和利樂的法喜。 瑜伽焰口第一天法會禮請從馬來西亞遠道而來的慧尚法師主法,有1300多名信眾參與。佛光山港澳深總住持永富法師在法會前為大眾開示,指出瑜伽焰口以持咒... [更多內容]
  • 【人間社記者 張俊明香港報導】7月20日下午,佛光山港澳深總住持永富法師應邀蒞臨會議展覽中心香港書展與百多位讀者見面、簽書結緣。有別於以往,總住持在此次讀者見面簽書會中與讀者談論佛法,聆聽他們的學佛因緣和歷程,然後在書頁簽名中題寫與其相應的星雲大師法語,親切的言語和慈悲的關懷傳遞到現場有緣人的心中。 為了讓人間佛教的文字般若「走出去」,香港佛光道場每年都參與香港書展,在會展中心五樓「佛教坊」... [更多內容]
  • 【人間社記者吳瑞英香港報導】 香港佛光道場7月7日大悲懺修持,近1200名信徒共修,佛光山港澳深總住持永富法師開示大悲懺修持應有的心態,在於以觀音菩薩的慈悲力堅固心願、調御無明,並祈願社會祥和、大家不再對立。 總住持首先提到面對生活逆境要建立正確的心態:挫折讓我們修行忍辱,如佛陀有調御師稱號,也是在修行時不斷調御心念。在日常生活裡,要用更大的寬厚和慈忍胸襟面對,當生命走到盡頭,也不會有怨恨。... [更多內容]
  • 【人間社記者吳瑞英香港報導】 2019年5月19日,香港佛光道場大悲懺暨光明燈法會修持,逾1,200多名信徒共修,佛光山港澳深總住持永富法師開示大悲懺中爐香讚子的修持概念及方法。 總住持在法會前開示,參加大悲懺修持,從生命的解脫、圓滿而努力,才是正確目的。住持引申星雲大師給徒眾開示中,感受到大師總是擔心徒眾對境生迷,因為我們看不到自己的問題所在。住持指出透過大悲懺修持,從內文的理解作基礎,透... [更多內容]
  • 【人間社記者蘇簡笑怡香港報導】佛光山開山53紀念活動~全球同步抄經修持於5月16日舉行。有900逾位佛光人,在佛光山港澳深總住持永富法師帶領下,僧信二眾齊聚香港佛光道場,參與此盛會。 總住持永富法師開示時指出,星雲大師於1967年5月16日選擇在高雄大樹鄉麻竹園建寺,並立下佛光山的四大宗旨:「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佛光山53年來始終如一,大師歷盡艱... [更多內容]
  • 【人間社記者鄺小燕、吳志榮香港報導】 4月7日香港佛光道場大悲懺修持,佛光山港澳深總住持永富法師主法,超過1000信眾出席。永富法師會前說明大悲懺爐香讚、供養部份如何身心轉換,修持後禮請佛光山副住持慧開法師講解隔陰之迷。 我們在人多雜亂的時候,是否能保留一份自己的空間?永富法師舉例如供養文內的「宛轉無礙互莊嚴」,如果我們的心能擴大如佛,就不會受雜亂環境影響;但如果用世俗的心看,就只會感受到人...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