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大悲懺法會 反觀自問 把握當下

五月份大悲懺法會
反觀自問 把握當下

【人間社記者吳瑞英香港報導】 2018年5月6日,香港佛光道場舉行大悲懺法會,近1,100人參加。佛光山港澳總住持永富法師主法,開示修持大悲懺反觀自照,從反省自問中找出增上的方向。

住持開示,星雲大師年少時與一位長輩會面,從長輩說「好好好」當中思惟出「好」的意涵,發奮圖強,讓自己變得更好。住持以大師的寶貴學習經驗提示大眾,從共修和聞法中有所領悟,自我改進,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大家拜大悲懺,就是希望自己能夠更好、各方面都能增上、超越生命」。

住持引用大師「自問」的開示,作為大家的明燈指引。面對生命,一般人會有許多問題,小時候問父母、老師,繼而問朋友,甚至占卜算命問前程。如果養成問自己的習慣,提升生命的層次,就能增德進業,例如看到有德行勤勞的人或奸狡懈怠的人,都能懂得問自己是否同道的人、決心要做哪種人。

懺悔法門的「懺」是承認自己的錯誤、「悔」是決定不再重犯。「除了理解大悲懺文的意涵之外,更重要實踐,生活中持續反省自問,必然有所增益」。住持教導大家自問,做人方面,有沒有修身正己、自覺覺人?在職場上,是否守時、完成每天的工作、尊重領導、與同事團結合作?在進修方面,有沒有每天閱讀報紙和書本,把增長的知識運用於生活中?在信仰方面,有否把信仰視為純正、一師一道、不複雜化?有沒有把念佛、參禪、讀經有層次地如法修行?佛教強調淡泊生活,能否不過分熱衷享受生活,而安排時間做義工服務大眾?能否定期參加佛教活動、定時看佛教節目和閱讀佛教書藉,增加對佛教的信心?面對信仰具足信願,不會見異思遷?

面對生命和佛教的修學,不局限於教室和佛堂,重點是把修學的理論落實在日常生活。當思生命無常,人亦會漸老,應緊握當下,服務助人,告訴自己這期生命沒有白來。住持接著講介佛誕系列活動,鼓勵大家推動。浴佛是佛教重要的文化活動,雲水浴佛車由5月16日開始在各區巡境,方便民眾浴佛,感受生命紓壓安穩。

蔡惠蓮表示很珍惜每月的大悲懺法會,每次懺悔都讓身心喜悅自在,尤其住持以甘露水加持,更覺當下清淨,心垢盡除。鄭耀祥從最初散亂心,漸漸依循住持的引導進入寧靜心,依照儀軌懺悔,警戒自己不能再犯錯。李惠嫻每次拜大悲懺都有一種難得稀有和感恩的心,報讀大悲心陀羅尼經佛學班,加深了對〈大悲咒〉的理解。

 

佛光山港澳總住持永富法師開示,從自我反問中反省改進。(人間社記者周冠球拍攝)

佛光山港澳總住持永富法師為信眾甘露灌頂。(人間社記者周冠球拍攝)

一心稱念「南無大悲觀世音」,發十大願。(人間社記者周冠球拍攝)

大眾虔誠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人間社記者周冠球拍攝)

信眾至心供養香花米。(人間社記者周冠球拍攝)

共修聞法,歡喜攝受。(人間社記者周冠球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