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港澳青年佛教學者論壇 「佛教在歷史中的轉型:從山林佛教到人間佛教」

【人間社記者區麗儀報導】2015年6月10-11日「第一屆港澳青年佛教學者論壇」由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辦,澳門大學哲學與宗教學課程、澳門中華宗教與文化研究會協辦。為期兩天的論壇分別於香港佛光道場及中文大學進行,邀請了21位港澳青年佛教研究者發表研究論文,以及來自香港大學、澳門大學、浸會大學的6位教授作出指導。

第一天論壇於香港佛光道場進行。住持永富法師於開幕禮致辭,指出論壇的主題命名很好,再次讓大家清楚認識佛教重要的里程碑。從「信解行證」而言,學者從事佛教研究很重要,沒有理論證明,會令人以為佛教只是拜佛而矣。住持以上個月佛誕的浴佛車為例,當值浴佛車的義工要引導沒有宗教信仰的人進入車廂浴佛,還要面對不習慣的環境、行人的冷漠及天氣的考驗,內心必須克服負面的感覺及疲累飢餓,是非常大的考驗。然而,只要浴佛人士表達一句謝意,也會讓義工感到浴佛車很有意義。人間佛教不是只有表面,而是有助心性的磨鍊和轉變。道場的任務是要努力推動大師的人間佛教,透過佛光山的四大宗旨,藉着不同的因緣,令人感受人間佛教的喜樂性、提升生命的品質、散發善美的光明、做好自己生命的主人。常住以大師的「貧僧有話要說」一書與學者們結緣。

星雲大師的首席翻譯妙光法師接著發言,告訴大家「貧僧有話要說」是大師就台灣媒體針對佛教團體的爭議不得不作出的回應,並清楚說明佛光山的弘法事業,引來很大的迴響,平息批評的聲音。妙光法師指出這本書的重要之處有三點:(一)它是研究中國當代佛教發展史的重要參考;(二)展示人間佛教實實在在是屬於人的宗教,我們依照佛法修行就能得解脫;(三)道出大師的宗教經驗,修行應從尋求個人的解脫提昇至普濟利眾。

「大師強調佛教就是文化教育」,中文大學崇基學院院長梁元生教授於論壇第二天指出「人間佛教研究中心」於2014年8月升格隸屬文學院,在中心主任陳劍煌教授主持下進行一系列計劃,繼續推動人間佛教研究,培養佛教研究人才。

中文大學文學院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煌教授表示,是次論壇非常殊勝,遵照大師的囑咐,目標培養青年佛教學者。中心要做的事情很多,把佛教研究推進大眾。論壇先從港澳開始籌辦,繼而推展至東南亞及全世界。

佛光山妙光法師、知悅法師及有在法師以流利的英語發表論文,清楚表達出人間佛教於21世紀在大師的堅持不懈的努力之下,「復古正本、革新順時」,令佛教再次轉型。人間佛教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善用金錢來弘法利生的功德意義非凡。大師「非佛不做」,推行雲水書車、雲水醫院,其實就是「行佛」。

有青年學者指出其他形式的人間佛教也非常重視「雲水」。港大佛學研究中心廣興法師教授於點評時指出,「大師把『雲水』用得更廣,教化眾生」,並憶述大師接見學者時,說明「整個佛教都是人間佛教」;廣興法師勸導大家勿以狹隘的範圍去理解人間佛教。駱慧瑛博士於發表論文時,指出從山林佛教到人間佛教就是回歸佛陀的本懷,因為佛陀在山林修行,及後開悟就告別山林,走進人群中度眾。

第二天的討論激烈,有青年學者自認是佛教的局外人(outsider),佛教的概念不清晰。澳門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與宗教學研究課程鄭慶雲教授指出,論壇讓青年學者接觸宗教的議題,學習如何看待及豐富自己的生命,需要提起正念、無我,接受批評才會作出改善。陳劍煌教授的點評尤其非常詳細。陳教授指出,學術研究要求嚴謹,需顧及很多的層面,包括採用正確的資料,故此佛光山將會在中文大學設立學術研究資料庫。

論壇接近尾聲時,發表論文的青年學者,包括三位曾加參加佛光山禪修營的青年學者,紛紛表示感謝佛光山提供學術交流的平台,兩天的討論及教授們非常認真的點評意見及熱心的回應,啟發良多,加強學習多角度思考。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吳有能教授表示,結束也是開始,感謝陳劍煌教授及中心工作人員的安排。多年來的觀察,佛光山做了很多的弘揚佛法工作,並讓學術界有承傳。

第一天論壇順利完成大合照

第一天論壇順利完成大合照

妙光法師發言

妙光法師發言

譚偉倫教授發言

譚偉倫教授發言

中文大學文學院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煌教授發言

中文大學文學院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煌教授發言

住持永富法師致開幕辭

住持永富法師致開幕辭

由右至左:廣興法師教授、陳劍煌教授、吳有能教授、鄭慶雲教授

由右至左:廣興法師教授、陳劍煌教授、吳有能教授、鄭慶雲教授

回應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