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佛見心 與「古佛」相遇在香港佛光緣美術館

【人間社記者 婉文 香港報導】 「如是觀.金銅及玉石佛像觀賞 – 陳瑞燕藏品展」開幕禮於11月7日下午五時在佛光道場佛光緣美術館舉行。主禮嘉賓有香港佛光道場佛光緣美術館館長永富法師、護藏者-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陳瑞燕教授、文化村長者用品有限公司創辦人羅守弘先生暨夫人陳美儀居士、佛光山檀講師嚴崔嫦敏居士、國際佛光會香港協會副會長李美賢居士。

陳瑞燕教授致辭表示,「祥和莊嚴的佛像以外型表達內涵,具體可見可觸摸的佛像似是向人說法。佛像展現在佛光道場佛光緣美術館,正是在無言中說法。」陳教授說她已作了「導」,請各位有緣人以心觀「賞」。在展覽佈置上,陳教授特意以不同角度展現佛像,並在展品前加設木樁,期許來賓透過靜坐用心觀賞而得到靜心、攝心。

羅守弘先生從開幕禮中見到歡喜心及慈悲心,願藉著開幕禮能帶給世界無限的光;他雖不是佛弟子,但期許佛家的有心人能把佛教的歷史以及塑像傳承下去。

「見佛像如見佛!心生歡喜!」嚴崔嫦敏居士說,佛像是代表佛,不論佛像是遠古或近代所鑄造,觀者都可生歡喜心。對於陳教授能把被他人摒棄的佛像加以收藏,她表示十分尊敬。

李美賢副會長致辭中分享了她與佛像的緣份之餘,表示世界上沒有一個宗教藝術可超越佛像。佛像包含多種古文化,包括古印度、古希臘、古波斯及古中國中原文化。佛像在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中有所創新,從中可見佛法上的「不執著」。「好的佛像藝術具備四種特點:莊嚴而神聖、慈悲而有智慧、祥和愉悅而讓人心生歡喜,且怒氣沉澱、其藝術有震憾力及感染力。」故此,她認為佛像是以相示人,見相發心,以法攝人的一項宗教藝術。

館長永富法師致辭,佛教教義非常深廣。佛像的造型亦是表達佛法教義,例如:佛代表真如「本性」,菩薩代表從「性」起「用」。本性是體,起用是有。體、相、用;「體」是空寂的,從「體」能夠現「相」,現「相」就有作用。星雲大師教導從「四給」:給人信心、歡喜、希望、方便;及在生活中以予樂拔苦來實踐信仰。故此,只要用心觀賞佛像,縱使不是佛教徒,也會從佛像中,被鑄造者一生的生命體會及其修行經驗所感動。住持永富法師讚嘆陳教授透過收藏佛像而讓自己內化成為行者。亦期盼來賓們在展覽中,好好感受每尊佛像的性德,並憶念佛菩薩的功德。不止是看展品造像,希望透過美術館工作人員的導覽,可以為生命及內心作一次深層次的旅行。

陳教授在開幕儀式結束後接受訪問時表示:在開幕禮前,她指導工作人員帶領參觀者作一個禪的旅程,因每尊佛像都是無言說法,佛像是能使人容易親近佛法的外相,當感心亂疲憊時,以心默默觀佛,可令自己感到祥和自在及清醒。

出席開幕禮嘉賓約150人,全日參訪者近400人次。與會者不約而同表示展覽的佛像相好莊嚴,觀賞後有祥和而平靜的感覺。孫樹鑫表示,當她坐在佛像前靜觀時,心中默默期許:「希望自己能如你一樣的慈悲莊嚴;如鑄造者般追尋內心的柔軟,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她更鞭策自己:如是觀,如是行!

「如是觀.金銅及玉石佛像觀賞 – 陳瑞燕藏品展」展期由11月3日至12月8日(星期一休息),歡迎各界人士在展覽期內前來參觀。陳瑞燕教授將於11月15日在本館舉辦「中文導賞會」及在11月22日舉辦「英文導賞會」。更可透過美術館工作人員的導覽及索取免費畫冊以增加對佛像的了解。

來賓坐在佛前,以心觀想佛像,感受佛像給予的靜心、攝心。

來賓坐在佛前,以心觀想佛像,感受佛像給予的靜心、攝心。

陳瑞燕教授指導美術館工作人員如何帶領參觀者作「禪的旅程」。

陳瑞燕教授指導美術館工作人員如何帶領參觀者作「禪的旅程」。

開幕禮開始前,來賓眾多,對不同朝代的佛像造型作深入了解。

開幕禮開始前,來賓眾多,對不同朝代的佛像造型作深入了解。

香港佛光道場佛光緣美術館館長永富法師在開幕禮上致辭。

香港佛光道場佛光緣美術館館長永富法師在開幕禮上致辭。

回應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